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孝作为道德规范,不仅具有无形的约束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且具有社会批判与建设的力量,它可使家庭和谐、社会祥和、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长期以来,中国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环境制约和牵引着孝文化的发展、演进。孝的内涵从祖灵崇拜演进到家庭伦理;再由家庭伦理意义泛化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经济基础的变化是孝道内涵演进的根本原因;政治制度的影响是其演进的重要原因;中国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是其演进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孝道内涵的演进具有地位起伏大;泛化和异化严重等特点。孝道演进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近现代史上,对孝道激烈的思想批判和审慎地学术辨识并存的局面表明孝道进入了重识再造的新阶段。这是孝道凤凰涅檗,走向新生的开始。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老龄化时代到来,家庭伦理关系不尽和谐的今天,我们必须古为今用,汲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并结合新的时代精神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孝道。重建新型孝道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法制保障力度和激励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等。新型孝道的内核是爱与敬。敬与爱、平等、共享、和谐四个方面共同构成孝道文化的新理念。新型孝道的基本内容要体现出义务平等性;注重感情性;高度自律性和双方互益性等新的时代精神。重建新型孝道对于培养人道意识和感恩意识、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营造家庭生活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