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嫩草地是我国重要草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作用。多年来因为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导致松嫩草地沙化、盐碱化、荒漠化现象严重,地上植被稀疏。以蓝藻植物为主的藻结皮广泛存在,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以松嫩草地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群落、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群落、角碱蓬(Suaeda corniculata)群落和碱斑中的藻结皮为研究对象。对藻结皮的生态功能进行以下研究:鉴定藻结皮中的蓝藻植物种类;藻结皮与地下土壤的关系,包括对土壤pH值、电导率以及可交换性钠含量方面;藻结皮与地上植被的关系,包括对植被生物量、株高和密度;藻结皮群体气体交换差异;藻结皮拓殖演替过程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鉴定藻结皮中存在蓝藻植物32种,其中具鞘微鞘藻和普通念珠藻为优势种。总体上,藻结皮降低表层土壤的pH值、电导率以及可交换性钠离子含量,藻结皮对5-15cm土层的土壤电导率影响相对显著,对pH值和可交换性钠影响不显著。藻结皮的生长提高了地上植被生物量和株高(角碱蓬群落除外)。对地上植被密度影响没有显著性。比较各个群落中藻结皮在自然状态和复水状态光合作用强度,水分是藻结皮进行光合作用的决定性条件。自然状态下藻结皮群体气体交换强度与土壤pH值、电导率、可交换性钠浓度呈负相关,藻结皮光合作用对藻结皮改善土壤盐碱性发挥重要作用。在藻结皮的拓殖演替模拟实验的藻结皮恢复过程中,丝状藻类占优势,并且水分起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