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事业迅速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是科研的速成化,出现诸如科研过程缺乏自主创新,科研成果缺少实质突破等问题,问题的存在与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紧密相关。在我国,科研人员的总体风气是好的,他们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维护了学术声誉和形象,但学术界并非一片净土,学术不端行为仍然存在,尤其在研究生群体中,抄袭和剽窃、伪造和篡改、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比较常见。学术不端行为严重阻碍了创新性科研、自主性学术发展的脚步,给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近日,教育部门发出《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各类宣讲教育活动,这表明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国家、社会和学术界认识到加强科研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本文从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入手,介绍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本质、表现形式,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危害及原因。其中指出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原因包括研究生科研道德意识的淡薄、规范的模糊、舆论的失真等,而这些与研究生的科研道德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科研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科研道德教育的不足或缺失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科研道德教育的概念、特征等,认识到科研道德教育是依据一定的科研道德认知、原则等对科研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行为,它包括认知、情感、行动等教育内容。文章揭示了我国研究生领域中科研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等,通过分析科研道德教育内容的局限、形式的僵化等情况,认识到加强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科研道德教育是提升研究生素质的内在要求,是培养科研职业道德的必要手段,是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措施。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的措施,通过开设科研道德教育课程、加强实践和示范教育以及完善监督反馈机制等手段,防范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继续发生。科研道德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要过程。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科研群体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提高研究生群体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然而,加强研究生科研道德教育,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维护良好科研秩序,不仅是一个迫切任务,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社会、教师、研究生等因素共同努力和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