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荒原》主题的理论来源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vvv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原》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是英美文学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也是英美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典范。文学史上对《荒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诗歌的社会危机和拯救主题、宗教元素、语言和写作特色以及对诗中所引典故和所用意象的分析或解释说明方面。本论文主要是以对《荒原》的主题分析为切入点,进而分析诗歌主题的理论来源。艾略特以伦敦为缩影,在诗歌中揭露并讽刺了整个西方现代社会面临的文化枯竭和精神荒芜的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了西方社会固有的传统价值和道德观念,宗教的主导力量也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致使人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整个社会从而毫无秩序,一切都与传统道德和自然法则背道而驰。人们转而去物质世界寻求狂欢以慰藉空虚的心灵。一些文学家们眼见社会的颓靡现象,而深感忧患。以艾略特为代表的作家们以此为主题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来讽刺这种物欲横流,精神生活却日趋贫乏的庸俗社会现象,或进一步探索救赎的方法。本论文正是通过详细的分析这一主题,进而探索其理论来源。《荒原》主题中关于救赎的探索体现了超验主义思潮的核心价值观对艾略特的创作的影响。在创作手法上,艾略特崇尚以法国为代表的象征主义文学理论以及风行于17世纪英国的玄学派诗歌创作理论,这两方面的理论对诗人的影响都在《荒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分四个章节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部分主要对以往的《荒原》学术研究进行简要总结和概括,并从超验主义角度探索对《荒原》的救赎的主题的影响,进而又从法国象征主义和英国17世纪的玄学派诗歌创作理论的角度解读《荒原》的主题创作。第二部分是正文,有四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是分析《荒原》的主题,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并探索诗歌中的救赎主题。宗教救赎、精神苏醒和寻求建立新社会,这三条贯穿于全诗的救赎之道在这一章中得到了细致详尽的分析。《荒原》开篇的题记部分用拉丁文所写,将读者瞬间带入探究的世界。四月本是一年中生命复苏、朝气蓬勃的时候,却被诗人赋以最残酷的月份之称,这一叙述更是衬托出荒原一般的世界中枯竭死寂的气氛。著名女预言家西比尔一心求死的场景从侧面反映出现代西方人颓废,迷茫,空虚以及凌乱芜杂的生活状态对人们内心的折磨。随后在诗歌接下来的五个章节中,艾略特借助从西方古典神话,传说,宗教著述,以及人类学著作里得来的典故和意象,带领人们进入到了一个以伦敦为缩影的荒芜的西方社会。诗歌语言多变,意象丰富,典故来源众多,这一系列的意象、情景、事件勾勒出一幅图画,迂回地表达出某种情绪,并使之在读者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诗歌的叙述语言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却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忧患意识。第二章从超验主义理论的角度分析其对《荒原》的影响。超验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其核心思想在此后对美国文学独立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反映在《荒原》中主要是体现在精神和文化救赎的主题上。自立、超灵和自然通灵化的思想正是《荒原》中的社会所缺少的精神和生活理念。超验主义的核心思想要求人类要树立自信、简单生活,去原始自然中去寻求心灵的满足,从而摒弃对物质世界的过分推崇。《荒原》中以伦敦为缩影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缺乏意义,没有价值,体现的是整个西方世界精神及文化的衰败。艾略特通过《荒原》呼吁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去生活,而不是生存在一个混沌无章的社会中。诗中对堕落文明拯救的主题正是分别体现了超验主义的超灵、自救及自然神圣化三方面的影响。第三章介绍了法国象征主义及其在文学创作上所倡导的主要理论,然后分析其理论在《荒原》中的体现。象征主义是首先产生于法国,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重要文艺流派之一,它强调人的精神和想象力,既要表现自然又要以想象力来处理自然。现实社会和自然在作品中的形象正是通过象征主义创作家们的精神和想象力处理后被呈现出来的,因此读者阅读和理解此类作品也应该有足够强大的想象力。第四章主要阐述繁盛于17世纪英国的玄学派理论及这一创作理论对艾略特创作《荒原》的影响。玄学派诗人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怪僻晦涩,韵律不流畅。他们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奇想”。《荒原》中多个反自然的现象都揭示了西方文明的枯竭及面临的崩溃危机。现代人婚姻的破碎意象,精神枯竭,人类心理的混乱反常以及自然界的扭曲变形,所有的这些现象在《荒原》中都以曲折隐晦的玄学派诗歌表现手法被呈现,正是这种表现手法强化了诗歌对一个虚幻而痛苦的精神生活枯竭的世界的揭露。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这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的前面部分进行总结,并点出本文的主旨。在这部诗歌中艾略特描述了西方社会现代人的精神及文化荒芜,并在诗里行间中流露出他对西方社会文明危机的拯救探索。另外,此部分也揭示了《荒原》主题创作以及对其研究的现实意义。艺术的创作是为人类更好的生活所服务,《荒原》的主题揭露了现代社会的混杂和荒芜的现象,并对惊醒世人寻求救赎之道,存在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稀土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东省是我
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得到普及,使我国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技术变革,它的出现对很多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一影响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对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一封手札封面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通过解读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本文从高压电气设备的现状出发,对其在近年来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法。
从常规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着手,分析振动台法、直流激励等方法,了解现阶段常规动圈式地震检波器的测试参数,着重分析阻尼系数、灵敏度、假频方法的现状,指出现阶段参数测试方法
目的:评价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 GSI)定量分析的可信度及精确度,并探讨利用其测量骨矿物质密度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实验一:配制不同浓度不同物质的体模,包括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全球环境污染形式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展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同时就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车载供氢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工
草莓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被誉为"水果皇后"。传统的草莓栽培采用平地起垄方式,田间管理需要俯身或蹲姿进行,操作极为不便。草莓成熟时,果实直接与地面或地膜接触
提出一种压气机试验器测控系统,论述了测控系统的软硬件架构,介绍了测控系统方面的基本内容。详细阐述了控制部分和测试部分。良好的测控系统,可降低设备运行对人员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