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首位,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对于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但伴随手术治疗而来的是术后疼痛的发生。吗啡等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临床常用止疼药物,且μ阿片受体的激活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有关。细胞实验表明应用μ阿片受体激动剂可能兼有促癌和抑癌两方面作用,高剂量或者长期应用μ阿片受体激动剂可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是低剂量或者单次应用μ阿片受体激动剂可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术中所有患者都应用μ阿片止痛剂但并非所有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术后痛并使用止痛剂。本研究的目的为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应用μ阿片止痛剂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之间的关系。资料和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于山东省立医院接受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手术方式、病理资料、术后止疼剂名称次数剂量、术后辅助治疗、随访资料等。手术治疗包括亚肺叶切除、单肺叶切除、双肺叶切除和全肺切除术。应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术后应用μ阿片受体激动剂对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应用卡方检验评估术后应用μ阿片止痛剂是否与其他各临床病理信息之间相关性。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各临床病理信息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应用亚组分析评估术后应用μ阿片止痛剂对各亚组患者人群中的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984名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评估术后是否应用阿片激动剂与各临床病理信息是否相关时,卡方检验示术后是否应用μ阿片止痛剂与手术方式相关(p=0.041),而与其他各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评估各临床病理信息与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术后应用μ阿片止痛剂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人总生存期(HR:1.514,95%CI:1.197-1.916,p=0.001)和无进展生存期(HR:1.415,95%CI:1.123-1.781,p=0.003)与未应用μ阿片止痛剂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接受术后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是否应用μ阿片止痛剂的患者总生存期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HR:1.437,95%CI:1.041-1.982,p=0.027)。亚组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病理中分化、病理低分化患者、接受双肺叶切除或者全肺切除患者和病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术后应用与未使用μ阿片止痛剂的患者总生存期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术后应用阿片止痛剂、病理直径、病理分化和病理分期仍对总生存期有意义。结论术后是否应用μ阿片受体激动剂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具有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