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跨国公司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以中、英、美三国关于华为公司的的英文报道为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为,作为全球通讯行业的领头羊,是民企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典型代表,但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屡屡碰壁,常常被塑造为威胁他国安全的负面形象,因此本文想通过中英美三国关于华为公司的新闻报道的对比研究,来探索中国跨国公司媒体形象构建的相关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四个:第一,通过语料库的对比研究找到中国与西方(英美)媒体之间,英国与美国媒体之间关于华为公司报道的差异;第二,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来解释这些差异是如何体现的,又是怎么产生的;第三,希望把报道主题为中国跨国公司的新闻作为研究对象,以及语料库、批评话分析两者相结合等新的尝试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第四,希望能为提高新闻读者的批判意识、以及为中国企业构建良好的媒体形象带来一些启示。  本研究是基于自建的四个语料库开展的,包括华为中国新闻语料库(CHC)、华为英美新闻语料库(BAHC)、华为英国新闻语料库(BHC)、华为美国新闻语料库(AHC)。然后运用BFSU PowerConc进行关键词对比研究,以及BFSU Collocator进行语义韵对比研究,从而理清不同国家的新闻针对华为的报道的差异。接着再借助批评话分析来阐释报道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去影响读者和企业的。  通过各语料库的关键词的对比发现:中国媒体的话题比重的安排较符合公众对于企业新闻的认知,而英美媒体侧重报道华为遭受安全调查的事件;美国媒体相对英国媒体把安全话题置于更为重要的地位。从语义韵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到:―security一词具有明显的消极语义韵;英美新闻中关于三个节点词的消极搭配词也明显高于中国新闻;美国新闻关于节点词的消极语义韵均强于英国新闻。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英美新闻机构对华为持有消极的报道态度,且在总体消极情况下,英国媒体较美国媒体有着相对积极的态度。  最后通过批评话分析,我们发现:在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报道内容的选取、隐藏的前提和假设、国际话语权的压制、政府态度的不同、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均会造成上述新闻报道的差异,而报道体现的意识形态或者态度又会反作用于读者,从而强化读者的意识形态。
其他文献
柏克莱软计算创新学会是软计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方面一个世界领先的学术中心。它是一个通过电子邮件连接的由世界范围内的个体和组织组成的交流对软计算的兴趣和它的
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没有反应,即课堂沉默现象,是中国学生课堂互动的模式及重要特征(Song,1995;Flowerdew & Miller 1995;Cortazzi & Jin,1996;Liu,J,2000;Davis,Linell,2001;Jackson,2002,2003
本文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对美国女作家波特的短篇小说《老人》中的及物性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小说中某些及物性模式所产生的文体意义,并进一步探讨这些模式对小说的人物塑造,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