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关系到民生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政府对保障性住房价格的规制是对住房市场在保障性住房供给领域失灵的治理,体现出政府对社会公平与效率均衡的维护,反映出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保障性住房的价格水平直接决定了住房困难群体改善基本生存条件的诉求能否实现,反映出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和行政能力水平。同时,随着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政府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投入规模迅速增加及保障性住房供给逐步实现,对保障性住房价格的规制过程出现诸如价格水平过高、保障性住房标准失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政府价格规制的总体目标,如何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实现过程,如何以合理的规制成本满足保障对象的需求成为理论研究与规制实践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不同类型的保障性住房供给形式出发,在对政府价格规制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应用基础理论分析了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的动因,提出了政府规制的目标,分析了规制的约束条件和政府规制的决策过程,建立了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的决策模型,针对政府供给型和企业供给型的保障性住房设计了政府规制实现的模型,为政府对保障性住房价格的有效规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工具,有助于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效率,杜绝规制异化问题的产生。 根据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评述,本文构建了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研究的框架和实施方案。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对保障性住房类型的划分,应用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对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的动因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实例证反映了政府规制的必要性,针对政府规制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分析了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的异化倾向,揭示问题产生机理并提出治理路径,论证了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研究的重要作用。 利用价格歧视理论分析了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的总体目标,该目标贯穿政府规制过程,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宏观环境因素对保障性住房价格的影响,分析了规制成本对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的约束,从需求角度研究了保障对象的支付能力对政府规制的限制,建立了基于居民支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价格测度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的总体目标、宏观和微观约束条件的限制下,提出了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决策的均衡目标和决策原则,构建了政府规制决策的过程模型。通过对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和作用关系的分析,建立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的政府规制决策模型,并根据对制约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模式的动态演进模型。 针对不同供给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供给形式,分析了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的实现过程。针对政府供给型保障性住房,设计了基于竞标机制的政府规制最优合约,控制政府对企业的支付并分析了竞标过程中的合谋风险与治理,构建了基于多中心城市结构的保障性住房价格水平测算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针对企业供给型保障性住房,分析了信息披露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奕关系,建立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成本优化模型激励企业选择积极的成本态度,采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政府规制的信息租金模型,控制对企业的支付,确定保障性住房价格水平,并通过案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模拟分析,提出有助于规制实现的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实现了对保障性住房价格政府规制过程的系统认识,为规制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拓展了政府规制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