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已经成为其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保肛的几率,加快了患者术后的恢复[1]。但吻合口痿一直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收集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寻找保肛术后吻合口痿的危险因素,并探究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痿的措施。旨在减少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痿的发生率,同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吻合口痿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符合纳入条件的共292例,发生吻合口痿27例。回顾性分析可能造成吻合口痿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放化疗、体重指数(BMI)、贫血、术前白蛋白、肿瘤TNM分期、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量等。根据是否发生吻合口痿分为两组,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统计分析,对于单因素运用χ2检验,对于多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92例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有27例发现有吻合口痿,发生率为9.25%(27/292)。进行单因素分析后显示,发生吻合口瘘组和未发生吻合口组患者年龄(χ2=4.389,P=0.036)、性别(χ2=6.165,P=0.013)、糖尿病(χ2=34.720,P<0.001)、体重指数(χ2=11.093,P=0.001)、术前白蛋白(χ2=13.293,P<0.001)、肿瘤 TNM 分期(χ2=8.764,P=0.003)、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χ2=18.904,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前放化疗、高血压、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因素如吻合器使用次数、吻合口血供、术中精细操作等情况,因该研究是回顾性,患者现有临床资料无法收集,未纳入相关统计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白蛋白<35g/L、BMI≥25kg/m2、肿瘤TNM分期为T3/T4分期、肿瘤下缘距肛缘<7cm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性别、糖尿病、体重指数(BMI)、术前白蛋白、肿瘤TNM分期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痿的相关影响因素。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肿瘤TNM分期、术前白蛋白、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吻合口瘘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应该予以重视。在临床中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应制定合理方案,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