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LN晶体的纠缠源制备和频谱纯度优化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纠缠是量子通信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有别于传统通信的一个明显特征,从出现到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这过程中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与此同时,量子信息科学也得到迅猛的发展。随着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纠缠源的制备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纠缠光子制备的方法上有了很多改进,产生的纠缠光子对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在产生纠缠光子的数目上也有重大突破,从最初的双光子对到现在实现八光子的制备,这对以后通信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纠缠源发展过程中,偏振纠缠的光子对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量子通信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也主要围绕着偏振纠缠源展开。  论文主要分成下面三个部分,首先介绍量子纠缠的发展历程,从出现到逐渐被完善,在这部分中对发展历程中的主要几个理论和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简单的描述,同时对量子纠缠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和数学运算做一些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后面的实验和计算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介绍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偏振纠缠态的制备实验的整个流程,该实验利用泵浦光入射到掺氧化镁的PPLN晶体中,在经过自发参量下转换(SPDC)的过程后制备出偏振纠缠的光子对,并在实验之后对产生的光子对进行测量,主要是进行单光子计数和符合计数的测量,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是理论计算,首先利用Schmidt分解的方法计算在PPLN和不同掺杂浓度的PPMgLN中通过类型二SPDC过程产生纠缠光子对的频谱纯度,得到频谱纯度与晶体长度和泵浦波长和带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晶体参数,泵浦波长和带宽,使得产生的偏振纠缠光子对在通信波段有较高的频谱纯度,从而代替传统的使用滤波消除频谱相关的方法,达到不以损耗光子对数目而提高纠缠光子对质量的目的。第三部分的后面部分提出一个新方案,减小产生的光子对的带宽,使得产生的光子对具有高亮度,更适合远距离传播的优点。该方案的主要思想是在PPLN晶体中选择特定的极化周期,使得泵浦光入射到晶体中产生的信号光和闲置光沿相反的两个方向传播,从而达到减小光子对的带宽的目的,经计算发现使用这种方案时,光子对的带宽有了明显的减少,从而证明这个想法的可行性,这也为以后制备窄带宽纠缠源提供了一种方法。
其他文献
光泵碱金属蒸气激光是近几年有着较快发展的新型激光器件,兼有固体激光和气体激光的优点,具有量子效率高、增益介质(气体)光学性能好和线宽窄(几MHz)等特点,有望获得具有高光
首先,揭示了研究碳纳米管储氢的意义,指出通过对碳纳米管进行过渡金属掺杂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储氢量。其次,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吸附特性,回顾和总结了碳纳米管和掺杂碳纳米
局部Lorentz不变与CPT不变一起构成了所有现代物理学的基础。而当今物理实验对这两者的破缺程度给出了很严格的限制。但与此同时,有诸多细微现象都似乎在表示一件事情,那就是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MOS: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作为微电子器件的核心结构,在学术和产业界中均获得了众多关注。Cr(铬:Chromium)金属薄膜由于其反铁磁性的电子自旋密度波
医学成像中的3D物体的可视化是观察和分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重要工具。然而可视化的计算速度限制了可视化的实时交互性,从而影响了其应用。本文对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加速,
轻标量粒子是否存在以及它们的夸克构成和性质是粒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几个质量在1GeV以下的标量共振态:σ(600)、α0(980)、f0(980)和k(700),其中,α0(9
学位
学位
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散射实验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对原子和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以及粒子物理的建立和发展上,散射实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等离子体物理中,电子碰撞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