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非线性特征分析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NSS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以下简称GNS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可以直观的描述站点的空间运动,受各种地球物理因素的影响,各GNSS基准站除了线性的运动,同时存在明显的非线性运动趋势。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14在建立和维护中使用了非线性运动模型描述GNSS基准站的整体运动趋势,然而真实的GNSS基准站周期性运动更为复杂,很难找到绝对符合其运动规律的模型公式,且拟合模型仅仅能针对单个GNSS基准站单一方向上的运动趋势拟合,忽略了区域GNSS基准站多维共性运动特征。除此之外,地质构造层面的剧烈变化,对GNSS基准站的影响也十分复杂。以上问题导致拟合传统的运动模型仅可达到厘米级的精度,为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建立和维持参考框架的毫米级精度是必需且必要的。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在GNS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应用,为非线性趋势和周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解决方案,而传统的奇异谱分析仅可用于单个GNSS基准站的单个方向运动趋势分析,无法直观地反映站点的空间-时间运动特性。多通道奇异谱分析(MSSA)是在SSA的基础之上将单一的时间维度扩展到时间-空间维度,可反映多个纬度内不同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且不需要对数据的构成进行任何的先验假设,不需要提供不同频率和周期的正弦余弦波等假定信息。基于以上问题和方法理论,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1)详细介绍了传统最小二乘(LS)拟合传统模型公式方法、SSA以及MSSA的原理,以及在GNS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分析领域的应用。针对GNS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中出现的单日解坐标信息缺失以及粗差,所导致的坐标时间序列不连续不均匀问题,利用SSA针对坐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四分位间距(IQR)准则完成粗差的识别,并与结合拉依达准则的LS拟合传统模型函数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最终结果表明奇异谱分析方法粗差识别效果更优,且缺失值插补结果更为准确。(2)针对地震对GNSS基准站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计算了震区GNSS基准站同震位移,讨论分析了震后余滑的产生原因与主要特征,在传统的震后余滑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对两种模型进行组合,得到了改进后的组合函数模型,并利用以上三种函数模型基于LS方法对震区GNSS基准站进行了震后时间序列拟合与建模。通过对剔除建模结果后的残差项STD值进行对比分析,针对不同测站不同方向分别选取了最优的震后拟合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指数函数模型和对数函数模型,使用组合函数模型后各GNSS基准站平面方向残差的STD值平均约有0.03mm和0.14mm左右的精度提升,U方向约有0.43和0.49左右的精度提升。在此基础上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震前震后基准站最优噪声模型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震前各GNSS基准站时序噪声主要组成为白噪声加闪烁噪声,震后主要噪声模型变为白噪声加幂律噪声。(3)对ITRF2014框架下GNSS基准站坐标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单站三方向MSSA和多站单方向MSSA两种方法的周期项分离精度,结果表明单站三方向MSSA方法难以顾及区域基准站共同运动规律,水平方向周期项识别效果较差,E方向和N方向残差中带有明显的周期振荡成分,而使用多站单方向MSSA方法在水平方向周期项识别精度有0.2mm左右的精度提升。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站单方向MSSA方法完成了震区内多个GNSS基准站MSSA信噪分离和建模,对GNSS基准站时间序列趋势项进行提取,并分离了周期项和噪声,并和SSA方法以及LS拟合传统模型公式方法进行了精度对比,结果表明多站单方向MSSA水平方向建模精度可达2mm以内,垂直方向建模精度可达5mm以内,优于LS拟合传统模型公式方法。
其他文献
地标在空间信息传输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转向及路线决策的参照物,可以辅助人们完成日常寻路导航。然而现有导航系统仅以距离和转向信息为指标引导用户寻路,对外出步行者友好程度低,难以达到高效舒适的寻路效果。因此,亟需电子地图为用户寻路体验做出改变。微地图在自媒体时代的催化下应运而生,不仅在地图制作和地图传播方面有了新的诠释,也对地标辅助寻路导航有了新的启示。微地图允许用户自主制图,制图门槛低,无需专业知识
学位
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整体经济的发展逐渐取代单个城市的发展,城市群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群可以加快经济集聚和创新人才的集聚,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辽宁省城市群正处于振兴老工业基地以及加速部分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辽宁省城市群时空演变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人们直观的了解到当前辽宁省城市群发展的有利因素以及需要补足的方面,更好地规划城市群的未来发展。通过时空演变过程中土
学位
目的:目前,对于颞下颌关节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不同类型错颌畸形或不良习惯等对关节的影响,对于气道的研究也大部分集中在不同矢状骨面型,垂直骨面型的气道改变。从目前来看,这仍是第一个较大样本分析髁突位置与气道形状、舌骨位置之间相关性的研究。首先,评估双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是否存在上气道狭窄,并根据CBCT结合三维测量,明确狭窄的部位;其次,评估双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关节正常者相比,下颌骨的大小及位置和舌骨位
学位
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GIC)作为口腔临床常用充填材料,其较差的机械性能和抗菌效果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要求。氮化硼基纳米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实验将氮化硼基纳米材料与GIC复合,研究了复合材料对玻璃离子水门汀机械性能、溶解率、离子释放能力、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1.六方氮化硼纳米
学位
湿地是水陆间过渡地带,兼有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功能,不仅能够净化环境、调节气候,还能改善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是巨大的自然土地资源宝库。然而,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自然和人居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水体因其重要地位,能够明显反应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湿地生态保护至关重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多、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技术进步迅速,高光谱遥感技术取得快速发展,
学位
背景:3D打印可以精确控制组织工程支架的孔径大小、孔径率等。基于营养运输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角度,3D打印制造了不同结构的支架,改善支架的力学性能,提高细胞的生物学活动,从而促进组织再生。但支架内细胞无法实现高密度种植、无法控制细胞的空间定位分布以及营养和氧气的运输不足等问题仍需要被解决。因此,改进支架结构来提高其生物学行为是支架设计中的热点问题。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内部宏观结构的聚己内酯(
学位
地震通常发生在地表迹线清晰,已知的大型活动断裂上,中强震的发生通常会造成明显的地表形变。地震是区域构造形式的集中表现,伴随着地表形变和断层位错,地震活动的相互触发加剧了区域构造运动。同震形变信息是断层在地表运动的直观表现,对了解发震断层的运动性质,研究邻近断层的构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SAR技术全天时、全天候观测得到的高空间分辨率地表形变信息,在地质灾害快速观测及长时间地表缓慢沉降监测中得到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传统椭球上大地线映射拓扑后的性质,利用大地线的映射拓扑关系,求解大地线极点纬度,利用大地线极点纬度和映射拓扑后的大地线构建大地线映射椭圆,根据大地线映射椭圆的性质,得到了大地线上任意点大地方位角的求解以及多种更为高效的大地线弧长求解方法,最后利用大地线映射椭圆构建大地线映射椭球进行平面投影,为非南北走向的长大线性工程提供变形更小,使用方式更灵活和计算效率更高的平面投影方法。本文主要得到
学位
目的:肿瘤导致的下颌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颌面部的功能和美观,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术式,能够精确的恢复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提高手术效率。本研究通过收集因肿瘤切除后导致下颌骨缺损于本院颌面外科行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术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术后CBCT影像资料,旨在:(1)评估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术后的临床疗效;(2)建立一种标准化、可重复、简易的数字化评估方
学位
目的:粘接界面发生的继发龋和混合层酶解是导致树脂-牙本质粘接耐久性差的两个重要原因。为了消除细菌引起的继发龋和防止混合层的降解,需要一种具有长期抗菌和抗蛋白水解活性的预处理剂。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端氨基的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PAMAM-NH2)作为窝洞消毒剂的长期抑菌效果和抗蛋白活性能力,为提高牙本质粘接耐久性提供新方法。方法:用细胞毒性试剂盒(CCK-8)检测PAMAM-NH2的细胞毒作用;通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