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是2017年十月,中国根据当前社会要求结合时代语境,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方向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社会前进方向,文艺思想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也有了新的阐释。波普是‘POP’的音译,用来描述一种受流行文化意象启发的新型艺术。波普艺术自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首次亮相以来,至今已过半百年,却依然广泛活跃在艺术界和普通群众的注目之间。波普艺术具有非常显著的其时代特征,从架上绘画到表演,雕塑到装置艺术,在不同艺术媒介中探索发展道路,大胆地追寻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大众和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它顺应了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所处的经济环境,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波普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诠释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研究现实哲学的观点,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艺术领域的解读。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当下新时代背景,从时代性角度探究西方波普艺术的社会性根源,进而追溯其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影响的脉络。从中国新时代的社会特征和中国所处的文化要求环境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开始叙述,通过对了解中国新时代背景下探析当下社会背景和时代对于艺术的要求,结合解析波普艺术所处的社会背景反向推理艺术与时代的发展,并探索之间的联系。探索存在于波普艺术中所体现的当时西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伦理取向,突显出从社会学角度探析波普艺术和中国新时代艺术的重要性。继而对波普艺术的相关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包括波普艺术的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世界发展过程。通过着重对波普艺术的核心艺术特征论述,探寻波普艺术与新时代对美术要求的共性,从波普的创作理念、艺术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结合解析艺术家作品等角度将波普艺术进行剖析,对波普艺术创作理念体现出所处的时代性、艺术语言体现的大众性和创作手法的创新性进行分别研究,探寻在波普艺术中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与艺术特征的借鉴性意义。从中国新时代社会背景的角度,首先从其创作理念浅谈波普艺术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并从顺应时代对艺术的要求和立足国情的角度对波普艺术中可借鉴经验进行探索,再来解析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创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艺术和商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