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板是混凝土的成型模具,是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应用较多的圆柱模板有钢模板、木模板。这两种模板均存在不足,如钢模板自重大、拼缝多、易漏浆、费用高;木模板易磨损、易变形,拼缝多导致平整度差,现场制作和拼装比较复杂,重复使用次数少等。玻璃钢作为一种新型模板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接缝少,施工方便、不需要复杂的外部支撑体系,周转使用次数多等优点,在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善的施工技术作指导,因此对玻璃钢圆柱模板的性能、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就目前常见玻璃钢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如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就材料的巴氏硬度进行测试。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发现酚醛GFRP的综合性能最差;环氧GFRP与不饱和聚酯GFRP的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大致相当,而前者的巴氏硬度达到108.7HBa,有较好的耐磨性;后者巴氏硬度只有环氧GFRP的一半,但抗冲击性能最好,达16.94J/cm2。因此提出了圆柱模板用玻璃钢材料宜选用环氧玻璃钢和不饱和聚酯玻璃钢;又对比两者的加工性能和价格,提出以无碱玻璃纤维布作增强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模板的基体材料,仅在模板内侧用环氧树脂以增加模板的耐磨性。本文利用流体力学原理作为玻璃钢圆柱模板设计的基本原理,就模板的厚度、高度以及柱帽进行设计,指出圆柱直径与模板厚度的关系,并提出适当的选择范围。通过抗拉强度试验研究,发现玻璃钢圆柱模板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圆柱施工的要求。玻璃钢模板的封边采用角钢作为封边材料,利用螺栓将两片角钢连接起来,但在闭合时两角钢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挤压力,若该挤压力过大,则会将封边处的玻璃钢材料剪断,因此本文对角钢的夹角进行放大设计以满足封边处的连接要求。本文在总结现有圆柱模板施工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玻璃钢模板的特点,提出了玻璃钢圆柱模板的施工工艺,包括柱体、柱帽模板的安拆施工工艺和梁柱接头处的拼装工艺。通过在天王星商务楼工程B区、D区和重庆阳光100国际D1-2工程中的应用,验证了玻璃钢圆柱模板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它在圆柱施工中的优越性:工程质量能够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要求,能够提高2-3倍的工效,可节省70-90元/m2(按侧面积计算)的造价。此外,玻璃钢圆柱模板不消耗木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上所述,玻璃钢圆柱模板选用无碱玻璃布作增强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作基体材料,环氧树脂作模板内侧表层基体材料;将流体力学原理作为玻璃钢圆柱模板的设计原理;实践证明玻璃钢圆柱模板具有很好的质量、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值得广泛推广的新型模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