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规范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中医辨证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研制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在“陕西省缺血性脑中风协作网”内,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04例。记录中医四诊信息、理化指标、颈动脉彩色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等相关资料。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在604例中,颈动脉轻度狭窄387例,占64.08%,中度156例,占25.83%,重度61例,占10.01%;斑块多发349例,单发255例;斑块混合回声95例,占15.73%;强回声390例,占64.57%,低回声119例,占19.70%。②主要症状和体征:面色晦暗(74.44%)、眩晕(73.68%)、健忘(58.65%)、肢体无力(49.62%)、肢体麻木(43.61%)等;舌象以舌质暗淡或紫暗,患者舌下青筋或舌下、舌面瘀斑、瘀点较为多见;脉象以弦、滑较为常见,分别占65.41%和53.38%。③中医证型以肝热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最为多见,分别为157例(25.99%)和149例(24.66%),④总胆固醇值:气虚血瘀>热毒内郁>阴虚风动>肝阳上亢>痰湿壅盛>肝热血瘀>风痰内盛>痰瘀互结>瘀热腑实>肾虚血瘀;甘油三酯值:肝阳上亢=痰湿壅盛>阴虚风动>气虚血瘀>肾虚血瘀>风痰内盛>热毒内郁>瘀热腑实>痰瘀互结;高密度脂蛋白值:瘀热腑实>肝阳上亢>阴虚风动>热毒内郁>风痰内盛>气虚血瘀=肝热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痰湿壅盛;低密度脂蛋白:气虚血瘀>肝热血瘀>风痰内盛>热毒内郁>阴虚风动>肝阳上亢=肾虚血瘀>痰瘀互结>瘀热腑实>痰湿壅盛。⑤建立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证型的相关性数学模型。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医证型以肝热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最为多见。主要症状和体征为面色晦暗、眩晕、健忘、肢体无力、肢体麻木等;舌象以舌质暗淡或紫暗,患者舌下青筋或舌下、舌面瘀斑瘀点较为多见;脉象以弦、滑较为常见。气虚血瘀证、热毒内郁证的总胆固醇值较高;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的甘油三酯值较高;瘀热腑实证、肝阳上亢证的高密度脂蛋白值较高;气虚血瘀证、肝热血瘀证的低密度脂蛋白较高。并初步建立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证型的相关性数学模型。其中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与颈动脉轻度狭窄密切相关;肝热血瘀证、痰瘀互结证与颈动脉中度狭窄密切相关;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与颈动脉重度狭窄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一、补肾法、疏肝法对促性腺激素预处理小鼠排卵数目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肾调经Ⅱ号方、Ⅲ号方、逍遥丸对促性腺激素预处理小鼠排卵数目的影响,以探讨并比较补肾法、疏肝法
  目的:通过观察熄风定颤丸联合美多巴及吡呗地尔治疗帕金森病中期,证属中医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PD 的优势,为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 PD 提供
目的:  (1)通过对ICU中重症肺炎合并低T3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低T3水平和T3正常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重症肺炎合并低T3患者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重症肺炎
  目的:探讨丹参酮 IIA 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股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为丹参酮 IIA 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新方法。   
第一部分补肾法、疏肝法对超促排卵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VEGFR-2下游血管通透(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补肾法、疏肝法与超促排卵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VE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