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5年以上随访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u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人民的体力活动进一步增加,椎间盘及椎旁肌肉等结构退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从而引发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退行性腰椎后凸以及退行性小关节疾病。腰椎退行性疾病起病十分隐匿,常常会造成神经的不可逆性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症状较重并且病史较长的患者,手术是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案。腰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被广泛应用于腰椎疾患的治疗,通过单侧经椎间孔入路,完成充分椎管减压并实现椎体间融合,可以有效减少神经根牵拉以及硬膜囊损伤,降低神经源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自TLIF手术开展以来,传统术式一直是广大脊柱外科医生治疗腰椎疾患的“金标准”,虽然传统TLIF手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传统术式需要大量的解剖和牵拉软组织,特别是对椎旁肌肉破坏较大,使椎旁肌肉的生物力学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影响了腰椎稳定性,容易导致术后矢状位失平衡、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isorder,ASD)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影响了患者的长期预后。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学者提出腰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这种手术可以通过顿性分离肌肉,扩大肌肉间隙,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以及椎体间融合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椎旁肌肉的损伤,较为完整地保留椎旁肌肉的生物力学功能,从而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腰椎疾病患者的预后。目的:对比MIS-TLIF与传统TLIF治疗L4/5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5年以上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比较MIS-TLIF和传统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矢状位失衡的改善以及术后中期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行L4/5单节段TLIF手术并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121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79例,年龄38-85岁,平均(56.8±9.5)岁。所有患者术前第一诊断均为腰椎管狭窄症,其中52例为腰椎退行性滑脱所致。行MIS-TLIF手术57例,传统TLIF手术64例。MIS-TLIF组男22例,女35例;年龄38-85岁,平均(57.7±10.0)岁;病程6-360个月,平均(70.6±85.6)个月;随访时间60-73个月,平均(64.4±3.7)个月;57例患者中有23例为腰椎退行性滑脱所致。传统组男20例,女44例;年龄38-77岁,平均(56.0±9.1)岁;病程6-360个月,平均(80.8±83.2)个月;随访时间60-80个月,平均(64.0±3.7)个月;64例患者中有29例为腰椎退行性滑脱所致。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脊柱-骨盆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angl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L4/5 融合节段角(fused segment angle,FSA)、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以及椎间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定义SVA≥40 mm为矢状位失衡,术后通过Babu评分系统评估L4上关节突关节突关节侵扰(facet joint violation,FJV)。采用10cm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来评估患者术前症状及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 5年及以上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60-80个月,平均为(64.1±3.7)个月。MIS-TLIF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01.6±50.7)min,TLIF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78.8±33.3)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957,p<0.01);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34.6±96.9)ml,TLIF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58.4±101.8)m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6.836,p<0.01)。MIS-TLIF 组 L4 上关节突FJV发生率为36.8%,其中1级侵扰24例,2级侵扰14例,3级侵扰4例,而传统TLIF组L4上关节突FJV发生率为38.3%,其中1级侵扰33例,2级侵扰12例,3级侵扰4例,两组患者L4上关节突FJV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93,p=0.779)。两组患者术前SVA、TK、LL、PI、SS、PT及FSA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随访,两组SVA和PT均显著减小,LL、TK、SS和FSA均显著增大。两组术后SVA、TK、LL、PI、SS、PT及FSA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MIS-TLIF组术前矢状位失衡的发生率为38.6%,传统TLIF组术前矢状位失衡的发生率为32.8%,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0.440,p=0.507)。术后5年随访,MIS-TLIF组15例(68.2%)恢复矢状位平衡,传统TLIF组13例(61.9%)恢复矢状位平衡,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0.186,p=0.666)。两组术前L3/4、L4/5和L5/S1间隙DH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随访,两组L3/4间隙DH均减小,MIS-TLIF组减小5.7%±6.1%,传统TLIF组减小9.3%±7.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921,p<0.01);两组L4/5间隙DH 均增大,MIS-TLIF 组增大 20.7%±30.0%,传统 TLIF 组增大 23.2%±28.2%,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459,p=0.647);两组L5/S1间隙DH均减小,MIS-TLIF组减小5.2%±8.5%,传统TLIF组减小11.4%±12.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167,p<0.01)。两组术后L3/4、L4/5和L5/S1间隙DH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L3/4、L4/5、L5/S1间隙ROM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五年随访,两组L3/4间隙ROM均增大,MIS-TLIF组增大1.3°±1.9°,传统TLIF组增大2.5°±2.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841,p<0.01);两组L4/5间隙ROM均减小,MIS-TLIF组减小1.8°±2.8°,传统TLIF组减小1.9°±2.9°,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062,p=0.951);两组L5/S1间隙ROM均增大,MIS-TLIF组增大1.1°± 1.7°,传统TLIF组增大1.9°±1.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419,p<0.05)。MIS-TLIF 组术后 L3/4 间隙 ROM 平均为 6.0°±2.7°,传统 TLIF 组术后L3/4间隙ROM平均为7.8°±3.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519,p<0.01);MIS-TLIF组术后L4/5间隙ROM平均为3.6°±2.7°,传统TLIF组术后L4/5间隙ROM平均为3.6°±2.3°,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004,p=0.997);MIS-TLIF组术后L5/S1间隙ROM平均为6.6°±2.8°,传统TLIF组术后L5/S1间隙ROM平均为8.0°±2.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978,p<0.01)。术后5年随访,MIS-TLIF组中有19例发生ASDeg,发生率为33.3%,其中12例只发生上位节段ASDeg,6例只发生下位节段ASDeg,1例同时发生上位和下位节段ASDeg;传统TLIF组中有38例发生ASDeg,发生率为59.4%,其中20例只发生上位节段ASDeg,12例只发生下位节段ASDeg,6例同时发生上位和下位节段ASDeg。两组ASDeg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8.206,p<0.01)。两组术前腰疼VAS、腿疼VAS、JOA以及ODI评分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5年随访,两组腰疼VAS、腿疼VAS及ODI评分均显著减小,JOA评分均显著增大。两组术后腰疼VAS、腿疼VAS、JOA、ODI及JOA评分改善率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MIS-TLIF和传统TLIF手术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均可有效改善矢状位失衡,且L4上关节突FJV的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而MIS-TLIF术后ASDeg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TLIF。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专家将砒砂岩地区的土壤侵蚀称为“地球生态癌症”,鄂尔多斯丘陵地区的砒砂岩侵蚀问题尤为突出,当地暴雨集中强度大,造成该区域侵蚀类型以水蚀和水蚀伴随的重力侵蚀为主。降雨和径流是鄂尔多斯砒砂岩地区侵蚀产沙的主要驱动力,深入研究降雨造成的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与砒砂岩侵蚀的关系是研究鄂尔多斯砒砂岩水力侵蚀机理的基础。论文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首先开展不同雨强、不同坡度下的降雨侵蚀试验,建立了砒砂岩风
目的探讨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FPR1)基因表达及富勒烯衍生物富勒烯聚乙氧基乙醇(F2)对小鼠和人类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和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o
内嵌金属富勒烯(Endohedral metallofullerenes,EMFs)作为一类新型的纳米材料,在许多领域有着极佳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内嵌金属富勒烯表现出高效的抗癌特性和出
目的:观察医用红外热像引导选穴与常规腧穴针刺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选穴规律及疼痛程度与温差大小的相关性,为肩周炎针刺治疗的可视化与选穴规律提供依据。材料
因创伤、肿瘤、感染、先天畸形等多种病因引起的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修复和再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组织工程取得的重大进展为
东北岩高兰在我国分布区域狭窄,属珍稀濒危植物。目前,国内外几乎没有关于其生长特性方面的研究。本文以内蒙占满归林业局高地林场的东北岩高兰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生长在石隙、林缘、疏林三种不同生境中枝系构型、新生枝、叶形以及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特征。研究结果如下:东北岩高兰各级分枝长度、RBD(枝径比)与分枝角度在三种生境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分枝长度、RBD、分枝角度受生境影响较小
以量子电压标定的噪声温度计为基础,开展了噪声法测量铟凝固点热力学温度的研究。测量积分时间为100小时,在20kHz至500kHz的测量带宽内得到的铟凝固点热力学温度为429.7476K,
油纸绝缘结构是油冷式变压器保证正常使用的重要绝缘部分,要求绝缘纸具有优异的耐老化和电气绝缘性能,而传统绝缘油纸在耐热绝缘性能上还有待提高,因此设计一种绝缘材料,与变
光源是绿色照明的首要因素,发光二极管(LED)以其高效节能、体积小、寿命长等诸多优点成为绿色照明工程光源的第一选择。红色荧光粉直接影响了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色温和显色指数,
兴安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林区资源,对维持大兴安岭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大兴安岭地区是林火高发区,本研究以不同恢复时期的兴安落叶松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