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东露天矿首采区由东向西推进,当前面临采区过渡问题,选择合适的采区过渡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在过渡期间出现的露天矿成本增加,剥采比增大,煤量接续困难等问题,同时,合适的过渡方案可以保证东露天矿稳定持续开采,保证转向期间的剥采比稳定,减少基建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提前做好转向准备工作,提出合理的转向方案,对于指导东露天矿生产具有现实意义。论文针对东露天矿开采实际情况,建立东露天矿矿床地质模型,对采区进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露天矿首采区由东向西推进,当前面临采区过渡问题,选择合适的采区过渡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在过渡期间出现的露天矿成本增加,剥采比增大,煤量接续困难等问题,同时,合适的过渡方案可以保证东露天矿稳定持续开采,保证转向期间的剥采比稳定,减少基建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提前做好转向准备工作,提出合理的转向方案,对于指导东露天矿生产具有现实意义。论文针对东露天矿开采实际情况,建立东露天矿矿床地质模型,对采区进行采区划分与开采顺序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使用煤量、剥离量、剥采比、勘探情况以及煤质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转向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研究首采区过渡方案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对露天矿地质模型进行转向方式运算,使用新旧采区矿岩量表叠加的方法确定其接续位置,分析生产剥采比的变化曲线,转向期间的均衡剥采比、过渡服务年限和水平运距等。结果表明:建立的矿床地质模型具备三维计算与可视化功能,包括土方剥离量,岩土剥落量和煤量计算等功能;确定首采区位置方案一中的首采区勘探程度高、煤质好、煤量为400.3922Mt、剥离量1899.4987m~3和剥采比为4.47m~3/t确定首采区横跨矿田中部;根据采区划分方案一中各采区剥采比均小于方案二中剥采比,确定首采区在矿田中部沿倾向划分,二、三采区采区在矿田北部沿走向划分,四、五采区在矿田南部沿走向划分;对露天矿首采区进行扇形转向和L形转向模拟,分析数据得出其最佳转向方式为扇形转向方案,其合理接续的工程位置为17,扇形转向期间剥采比为4.887m~3/t,运距为3.73km,转向过渡时间为7.12a,均优于L形转向方案。该论文有图36幅,表18个,参考文献74篇。
其他文献
断层作为井田中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对矿井设计、工作面开采方案布置以及巷道合理支护等有着重要影响。断层破坏了围岩的赋存状态,应力集中程度极高,在采动扰动下易发生活化诱发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及冒顶等动力灾害,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孔庄煤矿7303工作面为背景,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近断层采动应力演化特征及断层活化规律、工作面回采诱发断层活化巷道围岩动力响应进行研究,为保证安全有序的
松原市星火培训学校成立于2015年,主要办学地点在吉林省松原市,是面向松原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以中小学声乐艺术、外语口语和能力提升为重点的民办培训机构。随着同类教育培训机构增多,当前松原教育培训市场呈现出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近五年来,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在课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渠道拓展等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破除障碍,并在松原市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培训行业中取得一席之地,是企业目
采场/排土场测量验收是露天矿山测量最频繁、最主要的工作,在露天矿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需要完成每月的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与建模、采剥排工程量计算,而且通过验收成图构模为地质更新、生产计划提供精准的现状模型。传统露天矿山数据采集为单点的RTK方式,采集数据量少、分布不均、工作量大、算量方法耗时相对较长且存在人工干预现象、计算过程复杂且自动化程度低。针对上述技术壁垒,机载/车载激光雷达获
<正>近年来,轻罪案件数量激增,对于轻罪的治理,应在坚守法益保护和比例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刑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兜底作用。在司法层面,对于轻罪案件的认定,应做到准确把握刑事立案标准;在流程机制上,建立轻罪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在刑罚效果方面,可以设置差异化的前科消灭制度;在刑罚执行方面,建议设立外役监狱制度。
随着保险业的成熟与发展,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保险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人们对于保险的认识也日趋深入,国内保险公司数量激增,以及大量知名外资保险企业涌入国内,导致保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保险行业的中小型企业代表,太平财险保险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以下简称太平财险吉林分公司)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探究。本文以太平财险吉林分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的经营状况
竞争环境的激烈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都要求企业要更高效和更有效地运营,运营战略是旨在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组织内部资源能力的有效协调,以确保组织得以取得和保持具有长期竞争力优势的工具。通过其形成可持续运营决策的模式,以保障组织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运营并获得有效的竞争。对于小规模制造型企业要如何才能够在这个越发复杂和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环境背景下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已成为小规模制造型企业所不得不直面和亟待解决的紧
近些年,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和生产强度的逐渐加大,矿井瓦斯涌出量逐年增加,采空区瓦斯涌出现象日趋频繁。另一方面,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也一直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故对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大及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治理措施。近些年长钻孔抽采技术逐步推广,但钻孔布置及抽采参数依然存在缺少理论支撑的问题,导致其抽采效果不佳。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展开对大直径顶板走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通过研究确定长钻
构建露天煤矿道路PM2.5监测预测系统是治理露天煤矿道路粉尘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露天煤矿道路多源监测系统的构建研究和粉尘中PM2.5预测模型的研究工作,对于加快露天煤矿道路PM2.5监测预测系统的构建,有效控制道路粉尘中PM2.5所带来的污染,科学指导露天煤矿洒水降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露天煤矿道路PM2.5监测系统存在构建复杂,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脱离实时数据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基于物联
有机污染物已成为破坏人身健康和生态环境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因此,开发解决有机物污染的新型高效光催化材料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基于课题组已探索出的最佳条件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应用化学还原法,将活泼金属Zn粉作为还原剂低温还原氧化石墨烯原位生成石墨烯/ZnO复合材料;采用溶剂热-晶化法,合成石墨烯/ZnO@铁有机框架[MIL-53(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