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合(Lilium spp.)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广阔的分布区和生物多样性。我国是百合植物的起源中心,百合分布最多,尤以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野生百合分布较多。百合由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多年来被大量挖取。在近年的调查中发现,许多我国特有的且观赏价值高的野生百合已濒临灭绝。本研究对大理百合、金黄花滇百合、淡黄花百合等珍稀濒危野生百合种的原生境条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收集和评价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建立并完善了植株快繁体系。同时在武汉地区对这几种野生百合进行了驯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云南地区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收集到淡黄花百合、大理百合和宝兴百合,其中淡黄花百合和大理百合各取三个样地,宝兴百合取了一个样地。调查内容包括植株性状、生境条件、植物群落等。淡黄花百合生长于1700-1900m的林缘或陡坡上,随机分布,鳞茎紫色,体积较大,花白色喇叭状;大理百合生长于2900-3700m的林下或缓坡上,随机分布,鳞茎黄白色,体积较小,花白色有紫色斑点,反卷,着花量较多,有较好观赏价值;宝兴百合生长在海拔3133m的开阔缓坡上,集中分布,鳞茎白色,体积较小,花粉红色有紫色斑点,反卷,有较好观赏价值。这几种百合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干扰破坏,野生资源已经非常稀少,特别是金黄花滇百合和大理百合。2.不同种野生百合在武汉地区的驯化栽培状况差异较大。综合来看,淡黄花百合适应性最好,宝兴百合其次,大理百合和金黄花滇百合驯化难度较大。其中淡黄花百合植株健壮高大,株高、开花时间、开花大小、结珠芽情况等外部形态和物候期与原生地没有显著差异,其开花率为70%左右。珠芽萌发率可达70%-90%。大理百合在驯化过程中,植株弱小,有10%-30%的苗子在出苗一个月内黄化死亡。存活下来的植株开花率为13%。宝兴百合以种植在花盆里萌发率较高,达86%,在种球种下第二年5月份株高可达30cm,并有10%出现花苞。金黄花滇百合植株弱小,易死亡,未见开花。3.以大理百合的鳞片作为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当鳞片切割大小为5mm×5mm小块时,消毒效果以酒精40s+升汞12min为好,污染率控制在12%左右,其诱导率在光照下为13.30%,在黑暗下为23.3%;当鳞片切割大小为2mm薄片时,消毒效果以酒精50s+升汞8min为好,污染率为0.28%,其诱导率在光照下为0,在黑暗下诱导率为28.57%。4.以大理百合和金黄花滇百合无菌苗为材料,建立其离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外植体部位,野生百合诱导率大小为鳞片>叶柄>叶片。①鳞片诱导不定芽或愈伤的最佳培养基:大理百合为MS+6-BA 0.5mg/L+NAA0.1mg/L,诱导率可达63%;金黄花滇百合为MS+6-BA 1.0mg/L+NAA 0.1mg/L,诱导率为40%。②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大理百合为MS+6-BA 1.0mg/L+NAA 0.1mg/L;金黄花滇百合为MS+6-BA 0.5mg/L+NAA 0.1mg/L。③不定芽结小鳞茎的最佳培养基:大理百合为MS+6-BA 0.2mg/L+NAA 1.0mg/L,此时最高诱导鳞茎数为7.23;滇百合为MS+NAA 1.0mg/L,此时最高诱导鳞茎数为4.7。④鳞茎膨大的最佳培养基:大理百合为和金黄花滇百合均为1/2 MS+NAA0.01mg/L+蔗糖60g/L,此时最高鳞茎膨大倍数分别为2.10和2.78。⑤不同光照下大理百合膨大:弱光下大理百合鳞茎的膨大倍数更好,达到2.78,但苗子黄化,鳞片略微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