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之蕴——海德格尔对传统解读的启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写作源于作者长久以来的困惑,即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存在?当我们反观自身,“现代性”是我们无论如何逃脱不掉的字眼。而对此的分析,在西方早已汗牛充栋。但真正从存在的深度对此有所反思者当属海德格尔无疑。所谓“存在的深度”,总包含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有可能改变吗?这一问题又取决于我们的存在,以及如何、从什么样的层面上来理解我们的存在;而如果可能,我们的改变当朝向什么样的方向?我们将立于何处获得此种改变? 我渐渐发现,海德格尔对于所有这些问题皆有深刻的反思。他的深刻程度无与伦比。而这并非凭空发生。正如我在文章中指出的,本源乃是海德格尔毕生的关注所在。在他的文字中透露出对其之所从来的深深的眷恋。这是他的根基所在。技术已将人连根拔除。而恰恰因为对本源的这种眷恋,他才对今天“连根拔除”之事有着清醒痛苦的反思。也恰恰是因此,在我们这样的一个时代,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的重要性无论怎样估量都不会过分。 传统就在我们对自身存在的反思中前来照面。而倘若我们对此事实实地有所观照,我们便不得不惊叹:在那样所谓“不发达”的时代,我们的先人是怎样把这一片广阔的天地变成温暖的家园。而我们呢?在这片熟悉的大地上,我们把自己变成了异乡人。 在今天,对传统的态度还完全是现代性的。这本身就见证着我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尴尬处境。而此种现代的态度使传统越来越远离我们。我们似乎对以下的问题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传统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本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海德格尔之思”是借助海德格尔对我们存在状况的反思;“传统之蕴”意在揭示,“天人合一”是传统的存在方式,并尝试以《易传》和王阳明哲学为例试图接近这一存在方式。 在海德格尔的部分主要探讨以下问题: 1.技术成了我们的存在。技术不只是工具和目的,而是一种去蔽的方式。亦即,技术就是我们的存在本身。现代技术的本质是“框架”(Ge-stell)。“框架支配一切,意思是:人的本质被一种力量框住了,被它要求着、挑战着。这股力量在技术的本质中显示出来,人自己无法控制它。”此即作为“天命”(存在)的框架。“框架统治之处,就有最高的危险在。”(《技术的追问》)技术有其形而上学的根本,它来自于形而上学的对象性思维。作为此种对象性思维的技术其本质乃是私欲之膨胀。私欲乃离弃本源之谓。因离弃本源故,技术绽露出虚无。 2.我们的问题。在今天,对待传统的态度是技术的,它见证着我们的存在本身。传统被对象化了。我们订造传统。对传统的态度反照出我们的虚无。而不同于西方,我们的虚无恰恰来自在传统面前无法隐藏的陌生感。那么传统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它对于我们显得陌生而又不可逾越?甚至为什么我们忍不住要接近传统? 对传统的陌牛恰恰来自于我们技术的存在本身。而与之相对,传统亦是一种存在方式。对我们而言,传统指示着本源的方向。本源之所在即是家园,传统是我们的安居之所,是我们要回归的方向。 传统之蕴。传统的存在方式是“天人合一”。关于“天人合一”在传统中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被意识到。“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一种思想或者基本精神而已,它也绝非仅仅是作为古人的一种理想而存在。它恰恰是传统的存在方式本身。 1.《易传》中“天人合一”之展露。天人合一的存在方式首先源于对天地生化万物而牛发的感恩之情。并且,因着天地生生之德,阴阳流变而成四季六合。本着天地父母生生之德,万物由此得其性命之正。人于此处得以正其性命。故人须修德以配天。“天人合一”渗透于传统存在的方方面面,它就是传统的存在本身。另比如,人法天地以行礼乐制度;人法天地以备物致用等等。 天之信。性命得之于天。《易传》以天道为纯然至善,以正受天命为吉,乐天知命,此是至信。信者,信天之谓也。信天非与天为二,此信本身即是天人合一。 2.王阳明哲学的启示。技术之本质乃是私欲之膨胀,那么今人当如何克服己私以回归本源?信是入于处。 无论在何种存在方式之下,总存在着人心背离天道,失其性命之正的可能。此即天人之间的张力。王阳明对此一张力有着强烈的感受,并将此张力圆融于其哲学之中。 天命之性,纯然至善。此即良知是也。但人心常为私欲所蔽,而失其本体之善矣。故须作格物的功夫,以复其本体,此即致良知。阳明将此张力圆融于“四句教”中:“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天人之张力圆融于信。今之人欲“存天理,去人欲”者,必要回复此信。然若要明此信,则又在于“存天理,去人欲”之功夫。本体只在功夫之中,离功夫则无以见本体。而信是拯救之力的所在。
其他文献
本文乃是依据诺尔先生(Dr.Herman Nohl)编辑的《黑格尔早期著作集》所提供的文本线索,探讨黑格尔青年时期对于哲学领域的最初进路:基于基督教神学问题所作出的哲学思考--主要体
张爱玲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而传奇味十足的的女作家,因其小说的情节曲折,故事性强,人物对白简练、鲜活、流畅,富于个性,环境描写色彩丰富,细致可见等电影化的的特征,20多年来,几
“我们呼吸的空气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任何一个敏于时代变化的人都会切身地感受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广告包围的时代。当今社会,产品大幅度增长,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