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船集中停泊区的渔船在码头加油、检修、锚泊等过程中会泄露以柴油为主的油品,这些泄露的油品若不及时处理,一方面会恶化水体水质,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水体中动物和植物的正常生长。本文研发了两种用于吸附水面浮油的材料,实现对渔船集中停泊区水面浮油有效去除。本文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甲基丙烯酸吸油树脂,考察了各因素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合成配比。在最佳合成配比条件下制备的吸油树脂在10分钟内对柴油的吸油倍率可达10.40g/g,且树脂经过9次重复使用后对柴油的吸油倍率达2.5g/g。本文以三聚氰胺海绵为基体,采用原位生长法使钴附着在海绵表面,实现三聚氰胺海绵表面粗糙化,再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进行硅烷化疏水处理,获得超疏水产品。在原位生长的过程中,初始Co(NO3)2·6H2O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生成的钴单质堵塞三聚氰胺海绵内部的三维网状空隙,导致改性海绵的吸油倍率降低;过低则会降低海绵的疏水性能。本文考察不同初始浓度下Co(NO3)2·6H2O溶液对改性海绵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浓度为5mmol/L。研究表明,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在乙醇溶液中首先发生水解,生成硅氧烷醇水解产物,其后水解产物与海绵骨架上的仲胺基团结合,使疏水性的硅氧烷基团结合在海绵表面,实现对海绵的硅烷化疏水改性。然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的水解产物含有腐蚀性的盐酸,因此需要控制硅烷化时间以避免海绵被腐蚀,本文考察了不同硅烷化时长,确定了最佳的硅烷化时长为5min。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改性三聚氰胺海绵对水的接触角为157。,对水中柴油吸附倍率为53.23g/g,水的吸附倍率仅为1.67g/g。改性海绵重复使用50次后,对油水混合物中柴油的吸附倍率仍可达47.63g/g,对水的吸附倍率仅为3.38g/g。表明改性后的三聚氰胺海绵对柴油具有较高的吸附倍率、良好的油水选择性能和重复利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