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搞清山西省近十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趋势、分布特征及对人群健康危害的严重程度;为山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3类3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来源于山西省十二个疾病监测点。这些监测点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由3个城市、9个不同类型的农村监测点组成。12个监测点共计观察人口50余万人。山西省疾病监测系统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统一的设计方案,采用统一的报告卡、册,进行数据的收集。死因统计采用ICD—9编码,并采用WHO1975年第9次疾病分类会议推荐的国际疾病、外伤和死目的统计分类手册的分类模式进行统计。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率的标准化用直接标准化法进行计算。 结果:1990~1999年山西省甲、乙、丙3类35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死亡率呈先下降后回升的态势。甲、乙、丙3类35种传染病中,24种有病例报告,其中以痢疾、 NMK#tf #i,HN&t 肝炎、麻疹、肺结核发病率为高;艾滋病感染者1998年开始出现;死 亡率以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乙脑为高,肺结核死亡为法定报告 传染病的主要死因。不同类别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以消化道传染病发 病率最高,呼吸道传染病多位居第二,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次之,自 然疫源性疾病较低。少年儿童是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高发年龄段;城 市发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城乡均以男性发病率 高于女性;一年中均以7Ss月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0、 11、12月次之,l、2J月最低。在甲、乙、丙 3类传染病中,麻疹、猩红 热、流感都表现出了周期性的特点。 结论:1990~1999年山西省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死亡率有所回升。防制的重点传染病为痢疾、肝炎、肺结核、麻疹及 性传播疾病。降低城市、农村发病率,提高农村地区传染病防治水 平,降低其死亡率,保护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是该地区的法 定报告传染病综合防制的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