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获取有效信息的可行性途径即是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进行解读。“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作为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信息披露最有价值的部分,不但对公司报告期内的经营状况加以回顾,而且还提供了财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预测性信息。
自2002年我国《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首次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提出了披露要求后,距今已经8年过去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在我国的披露状况究竟如何,有没有像理想中的那样借给投资者一双“慧眼”都值得研究。
本文首先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特征和重要性入手,通过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制度在美国和我国的发展沿革进行比较,并结合了信号传递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等理论,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现状进行研究。首先是“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在我国披露的充分性,其次是“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质量能否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并与下年度的财务业绩关系如何。
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43家零售业有效样本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在零售业的披露质量基本满足了报表使用者的要求,但是整体水平不是很高。MD&A信息披露仍停留在对历史性信息回顾的水平上。敢于披露预测性信息,尤其是未来年度经营计划的公司少之又少。“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质量能够反映上市公司当年度的经营状况,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年度的财务业绩。基于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披露质量进行研究后,本文还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