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预防官吏腐败的措施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c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朝历代向来重视对官吏腐败的防治,但侧重点多有不同,或防、治并重,如唐朝,或重在惩治,如明朝。而宋朝独重在预防。其法律严而不酷,对于官吏犯赃还特有矜贷,是以惩治并不十分严重。宋朝对官吏腐败着重预防,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其一,建立严密财政审磨制度,减少官吏腐败的可操作空间,使其不能腐;其二,给官吏提高俸给,满足生活需要,使其不用腐;其三,以官箴加强廉政教化,使其不想腐。这三大措施实施对宋代财政、社会风气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对官吏腐败进行了积极有效的预防。本文第一部分,描述宋代建立起来的完备的财政相关制度让官吏难以腐败。以宋代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审计机构为引入点,介绍宋代赋税项目、人户、征收数额有定制的税赋征收制度以及严密的账簿审磨制度。宋代强调账簿的重要性,对账簿的审计方式有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账簿审计以及实物审计,中央审计以及就地审计。宋代还设置了一系列财政相关手续,如领取官物需凭凭由、离任需清算公私财物等,以保证官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官吏贪墨。本文第二部分,介绍宋代开国以来颁布的一系列的增俸令、格,了解官吏的俸给待遇。通过对宋代颁布的增俸相关令、格内容解读,了解宋朝官员本俸水平自宋初不断提高,还享有各种添支,且以前无俸的“吏”也因《重禄法》的制定而纳入了发俸体系。官员待遇在历朝中可以说是比较优厚。本文第三部分,以宋代官箴内容为研究对象,窥见宋代对劝诫官吏施行廉政的重视。古代官箴发展到宋代已经出现了官箴书,有着官员互箴的特点,其内容一方面是官德建设,另一方面是为政技巧。其中官德部分包含许多劝诫官吏“廉”的内容。这些内容里不仅分析了官吏腐败的原因,还强调了“廉”的重要性,并将官吏“廉”的方式罗列出来。最后宋廷将官箴广泛宣扬传播,使官箴深入人心,对劝诫官吏不要腐败有着积极意义。本文第四部分,将本文前述三种措施的特点及成效归纳评价。其一,宋代的税收、账簿审磨制度环环相扣,构织出了一张完整的账簿审磨网络;其二,宋代对官吏俸禄的提高,确实使官吏的俸给水平较高;其三,宋代官箴内容的逻辑体系与官吏本身所受的儒家思想教育能够很快融合,使“廉”的理念更容易被官吏所接受。总之,宋朝的反腐措施与唐及明、清有较大不同,不搞严刑峻法,不搞运动式的反腐,而是以预防为主形成长效预防机制。终宋一代,并未出现如后世之巨贪,宋代预防官吏腐败措施的施行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革命与战争是边区时代的主旋律,基于此,边区政府推出的治理制度大都由革命家而非法学家构建。因而在延续传统型调解模式的基础上,陕甘宁边区政府推广了边区政府与民间共同调解这样一种新式调解模式,并赋予其革命话语。在群众路线的引领下,这一新型纠纷解决机制,呈现出调解制度化、兼顾政策法令与民间习惯、实地调解等多重面向。新式调解模式不仅仅是社会纠纷的必然产物,也源于法律缺位、司法主体匮乏、观念张力等诸多原因。与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不止在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其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中将立德树人列入其九大内容体系之一。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门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有关键作用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作为这门课程当下热门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在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
学习倦怠是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下,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学习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懒惰、失望、焦虑、抑郁的情绪以及逐渐逃避与人交往的消极行为。而同学之间在学业上相互比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这些行为。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学习倦怠与比较取向、下行比较、自我贬低正相关显著,而与自我完善、上行比较负相关显著[1]。进入中学后,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发生质的飞跃,他们往往会通过与他人比较来形成对自己的评价。在这个过程
资本结构是公司金融领域中的经典研究议题,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依据Flannery和Rangan(2006)动态资本结构模型的研究成果,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影响企业动态资本结构调整的各类因素,进而使得对动态资本结构模型的研究成为了资本结构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企业管理者和股东决定的,因而公司治理结构也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调整主要的因素之一。公司治理水
人口迁移不仅是劳动者追求优质资源、谋求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本文聚焦于我国的跨省人口迁移,研究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这对解决地区之间劳动力及物质资源的合理调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根据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的不同来定义人口迁移,对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省际人口迁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发现我国省
批判性思维被誉为是人类思想和认识发展的破冰船。批判性思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苏格拉底的“探究式质疑”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提到的“反思”,批判性思维理论初具雏形。到了近现代,约翰·杜威对“反省性思维”进行了精辟阐述。在许多西方学者继承和研究的基础上,批判性思维理论日趋成熟。我国的部分学者也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引进与完善。虽然各个阶段的专家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有所差异,但是其典型特征和精神
自从“双创”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创业活动呈现出逐年活跃的趋势。创业对于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体收入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农民工在其打工经历中积累了较多的社会资本,则具有较大创业潜力。然而,由于农民工的高生存压力和创业本身的高不确定性,农民工城市创业发生率较低。主要是因为随着传统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压力增大,许多外出务工农民工面临失业困境,此时不同程度存在城市难融入与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深化和全球金融化迅速高质量发展,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扩大,紧跟国际时代潮流构建井然有序的发展体系。当市场竞争趋势日益严峻时,我国银行业及政府开始着重关注上市商业银行经营能力在竞争环境中的表现。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高速度发展的背景下,市场显露出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巨大矛盾,由此,绿色金融机制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因此,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绿色金融”作为分析重点
廉政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一个分支,无形之中影响着统治阶级的治国蓝图和施政方针,也指导着廉政的具体实践。历朝历代的帝王无不重视修身、治吏、用人、民生和刑狱之事,通过研究帝王们治国理政的各项举措可以管窥其中蕴含的廉政思想。奏折,是清代一种特殊的上行文书,它记载了不少正史中未曾录入的信息。硃批,是皇帝以朱笔对奏折进行的批复,是清帝处理政务的一种方式。臣工具折,皇帝硃批,字里行间往往流露出真情实感,
分家析产是传统中国家庭的代际更替模式,贯穿于整个帝国时代及民国初年,作为民间习惯存在而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实施后,传统分家析产制度退出国家法领域,代之以近代法意义上的遗产继承。但由于传统分家习惯的长期存在,其在基层司法实践中依然发挥着作用。本文通过对民国江津县分家案司法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力图还原当时乡村社会分家承嗣与继承纠纷案的真实情况,并探究司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