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因是元初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一生著述丰富,有《静修文集》传世。在元代理学“流而为文”的大背景下,作为卓有成就的理学家的刘因,对诗文书画等“今之艺”同样多所致力。不过,学界对其文学成就关注较多,对其在书画艺术方面的艺术主张却有所忽视,从而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其实,在刘因的文集中,有大量题画诗、书画题跋以及涉及书画的序、记等文艺批评资料存在。这些资料反映的虽是刘因在书画艺术方面的理论主张,包括创作思想与审美旨趣等,但对其诗学思想而言可谓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因此理应被视为刘因文艺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刘因在书画鉴赏与批评时,往往将其学术精神贯注其中,以致展露出的文艺思想极具特色;既有别于两宋时期轻视文艺的理学文艺观念,也与当时的文人群体有所差异,而是体现出理学家兼文人的双重特征。当然,这也是其诗学思想之特点。由于刘因身兼文人与学者之身份,因此其文艺创作与批评难免渗透着其理学精神,甚而某种时候这又是一种有意为之。所以,本文在对刘因诗学思想和书画理论展开讨论之前,首先对其学术渊源以及理学思想进行了介绍。主要分析了刘因家学师承和兼容南北学术的学问渊源和“全而通”的学术取向,以及他在“天理”与“气”等重要理学命题方面的继承与新变。此为第一章之主要内容。刘因是元代重要诗人之一,从元明至今天,凡谈元诗者必言及刘因。“全而通”的学术精神深入渗透进刘因的诗学思想中,使其形成了“取诸家之长,贯而一之”的诗学取向。在其诗歌创作实践中也秉承了这一理念,早年时期,他推崇和学习李杜诗歌,又对李贺诡谲雄奇之诗风有所继承;晚年时由于其心态进入自然淡泊之境,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成为他此时追慕的对象,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当然,刘因的学习对象绝非仅此而已,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的诗学理念使得其诗风丰富而多元,由此也成就了他在元代诗坛之地位。此为第二章。本文第三章着重于探讨刘因的题画诗创作与书画理论。其题画诗既有浓烈的儒者情怀,又可见其内心深处的隐逸情结。元初北方文坛普遍提倡的豪迈雄健的审美追求也在其题画诗中有所体现。这不仅彰显出其理学家身份遮蔽下文人雅趣的一面,也反映了刘因品评绘画的理论视角与鉴赏特点。刘因又在理学家与文人的双重视角下审视绘画艺术,不仅提出形神兼顾的创作思想,还形成了以品格为主的批评范式,强调下学上达的绘画功能。在书法方面,他提倡以篆隶为本,重视“六书”之学,祈尚古法,表现出强烈的复古倾向。刘因的某些文艺观念并非针对某一文艺形式而发,而是站在更高的思维层面来思考文学艺术之本体与功能意义。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重道的同时认可和保留了“游艺”之学的价值与地位。而且,他在诗学与书画方面的理论主张多有契合之处,比如多元继承的创作思想等。因此,最后一章综论刘因的文艺思想。总之,本文在深入探讨刘因学术精神的基础上,融通考察其诗学思想与书画理论,以及其综合的文艺观念,以期打破现有的分科而治的研究方法,在综合性视角下深入阐释刘因的文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