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农民话语的缺失——以《都市印象》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作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变革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己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民生新闻的兴起就是这一影响在大众传播领域的突出表现。 作为电视新闻生态与模式的革新,民生新闻的出现对于我国电视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新闻学界与业界已经对民生新闻的概念及操作等方面有过广泛而深入的分析。本文选择了一个相对独特的角度,即新闻话语分析,并以《都市印象》为文本,主要从新闻来源与刻板印象的角度对电视民生新闻话语的生成展开分析。同时,本文关注到当前民生新闻在新闻话语方面的一个共性,即农民话语的缺失。同样以《都市印象》为蓝本,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后果,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希冀这样一种尝试能为开拓学术研究层面和扩展民生新闻业务领域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电视文摘类节目,是电视媒体的一种创新节目形式。它借助纸媒体“文摘”形式的成功经验,以电视为载体,通过卫星接收录制下来众多电视台的优秀节目,择其精华,实现“资源共享”,并形成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个角度探讨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对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相比较于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更侧重考察人在观念和行为两个层面的现代化,并将“传播与人的现代化
过去的20多年,中国原有的政治运行制度和经济运行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起自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
当前,我国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社交媒体对国人生活方方面面的改造。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未完成的公共领域,更为学者提供
随着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变迁,塞尔维亚的新闻业发生了转型。在经历了改革之初的思想解放和政治思潮多元化阶段以后,新闻价值观和传播理念裂变,逐渐向西方靠拢。从舆论工
期刊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报业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面临着深刻的转轨变型。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报业的生产流程与作业模式,是报业发展的基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