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期权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激励,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迅猛发展,成为西方国家企业长期激励的主要方式。纵观近20年来美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这种长期激励机制功不可没。关于股票期权激励,以美国为主的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2006年1月1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股权激励在我国的正式实施,自此,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制度基础,为文章的实证分析做了铺垫。从2006到2009年,已有137家中国上市公司公布过股权激励计划,其中109家(约占80%)选择了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标的物,可见期权激励是我国上市公司长期激励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文以股票期权激励为研究对象。随后,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我国股票期权激励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经济决定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探索期权激励与公司特征之间的关系。其次,从两个层面来研究期权激励的实施效果:第一,从市场层面来研究期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发现期权激励的市场效应为正,国有上市公司存在压低行权价格的机会行为,而非国有上市公司不存在;对非高管层激励越多,成长性越好的公司其期权激励市场效应更加显著。第二,运用配对T检验和W检验方法研究期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和财务政策的影响,发现期权激励能持续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但对公司的成长能力和竞争力没有显著提升,表明期权激励使管理层更关注短期业绩,其长期激励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转股是高管层操纵行权价格的主要方式,而完善的公司治理(例如公司具有一定规模的薪酬委员会)对这一行为有制约作用。 本研究对认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和特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建设、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完善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公司的期权激励与公司特征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就期权激励对中小投资者以及公司业绩和财务政策的影响做系统的比较研究,以及提出我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有助于提升对我国股权激励的认识并促其不断完善、有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管理、有助于督促上市公司构建更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的完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