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家长参与特别是父亲参与幼儿教养问题,但现实生活中“父亲缺失”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受我国传统观念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当前大部分家庭中,母亲仍然是孩子最主要的照顾者。父性角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严重缺失,将对幼儿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了解我国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总体现状,对于分析影响我国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因素,提出建设性的改进策略,是相当有必要和价值的。本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调查问卷》的编制。在借鉴已有父亲参与幼儿教养问卷的基础上,根据6位教育专家/学者的意见,经过5次修改,编制出问卷初稿。再根据预调查结果,并结合被调查父亲的意见,对问卷初稿进行了相应修改,最终形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包含基本信息、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状况、想法/建议3部分内容。本研究综合运用了量化和质性研究的方法,从全国东中西部11个城市中选取了16所幼儿园/小学的幼儿父亲作为纸质问卷的调查对象(有效问卷862份),再结合涉及全国东中西部22个省级行政单位的523份有效网络问卷,共同构成本研究的数据样本。此外,选取了3名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所在地区各异的父亲作为深度谈话的对象,收集更加生动丰富的研究材料;并随机选取了西部地区6名幼儿母亲进行谈话,作为研究的辅助性材料。第二部分为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孩子的成长需要”和“父亲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是被调查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主要原因,只有少数父亲是因为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而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和养育活动。(2)虽然有将近一半的父亲表示每天都有时间陪伴孩子,但他们与孩子相处的实际时间并不长;且大部分家庭中,母亲仍然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3)被调查父亲在参与幼儿教养方面整体表现不够理想,介于“一般”和“比较好”之间;其中做的最好的是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其次是特殊事件处理,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做的相对较差,而参与最不好的是陪伴活动。(4)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民主型”父亲占多数,“权威型”父亲也占一定比例,“冷漠型”和“溺爱型”的父亲相对较少。(5)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实困境主要有四:一是经济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二是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作指导;三是其他家庭成员不支持父亲参与:四是孩子更喜欢和同伴玩耍。第三部分是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显示:父亲个人特征(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幼儿特征(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因素(家庭结构、月收入、夫妻沟通方式)、社会因素(家庭所在地区及其性质)等都对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情况具有显著影响。第四部分是提高我国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对策。研究者从宏观把控、微观切入,认为应从父亲参与的权利和义务赋予、参与条件保障和参与能力提升三个维度探究提高我国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对策。具体包括:(1)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明确父亲参与的权利和义务。(2)保障父亲参与教养的基本条件:一是大众媒体与政府合力宣传,重塑父亲的教养观念;二是财政拨款与亲职教育双管齐下,保障父亲参与教养的时间。(3)提升父亲参与教养的能力:一是国家/政府应从经济和政策上促进父亲参与;二是积极成立促进父亲参与公益组织,创新亲职教育形式;三是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各种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四是加强托幼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创新合作模式;五是改善夫妻沟通方式,肯定父亲教养子女的能力;六是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父亲掌握儿童发展和家庭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