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月骨无菌坏死的病因学进行探索、研究,明确月骨坏死的分期,以及不同分期的治疗原则,采用目前最为精确的美国Tekscan公司生产的I-scan压力测量系统,测定Ⅲb期月骨坏死中两种术式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Kienbock’s病提供生物力学依据;2.依据生物力学测试选择较佳的术式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在器械本身及手术技巧上不断地改进,以期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8例,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腕关节;B组: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C组:头状骨、舟骨融合术。采用国际先进的I-scan压力测量系统,于腕关节桡舟、桡月间隙处放置压电薄膜并与电脑I-scan系统连接,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material test systemMTS,858型,美国产)上,于腕关节在中立位、掌屈5°位、桡偏10°位、尺偏15°位、背伸30°位下以10N/s的压速对腕关节施压至100N,动态记录并分析各组标本桡舟及桡月关节面间压力分布及压力负荷等相关信息;2.临床对16例Lichtman分期Ⅲb期的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使用课题组自行研发的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o-trapezio-trapezoeid arthrodesis,STT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X线腕高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表对腕关节总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腕关节中立位下,A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41.39±6.93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39.22±6.61N/cm2;B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83.89±11.27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22.55±11.27N/cm2;C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86.45±8.10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34.11±8.10N/cm2。在正常腕中立位下,通过桡舟、桡月关节间的应力负荷十分均匀。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后桡月关节面平均受力小于正常组,而且明显小于头状骨、舟骨融合术后桡月关节面间的压力。2.16例患者中术前患侧平均握力21.60±6.0kg,术前健侧平均握力32.65±5.28kg,术后患侧平均握力为28.30±5.20kg,术后健侧平均握力31.95±4.19kg,恢复至健侧的88.5%;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掌曲好转,背伸明显好转。X线检查未见骨不连病例,坏死塌陷的月骨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伤口感染病例。VAS评分腕关节疼痛值休息状下:术前为4.57±1.16分、术后为1.23±0.85分;负重状态下:术前为7.12±1.39分、术后为2.53±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yo腕关节评分值为79分,术后优良率为84.6%。[结论]1.在治疗Ⅲb期Kienbock’s病的两种术式的选择中,单从生物力学方面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式优选。2.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T-STTAC)进行舟大小融合术能保存大部分腕关节功能,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可靠、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