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指导下教学学术文本的英译汉研究 ——以《英语语言教学跨文化法》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nuz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的是关联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学学术著作的翻译。目前为止,关联理论已经应用于翻译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文本类型,例如,广告、习语、文化、双关语、隐喻、连贯性、回译、科学技术,等等。然而,关联理论在学术文本翻译研究上的应用很少,远远不够。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从词汇、句子、语篇和语体层面分析翻译。词汇层分析了术语、特殊含义词汇、多义词的翻译。句法层面分析了被动态到主动态、静态到动态以及评价-陈述到陈述-评价的转换。语篇层面分析了四种衔接方式的翻译:指称衔接、同义词衔接、连接词衔接和固定句型衔接。语体层面主要分析如何重现会话的语体风格,展现口语特征和说话人的身份特征。从微观到宏观使用关联理论依次分析文本的翻译。通过这四个方面大量的翻译实例分析证明关联理论可以指导教学著作类文本的翻译。本次研究得出,由于词汇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很大,也能很大程度体现文本特征,译者需要不断联系上下文,斟酌选词,然后做出决定,让译词传达出原作者设想的最佳关联。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形式和结构都有很大不同,英语句子偏长,而且逻辑顺序和汉语句子差异甚大,翻译时最重要的是分析原英文句子的逻辑关系,拆分成意义完整的短句,然后调整词语和重构,因为句子在形式和意义上都能有助于实现最佳关联。中英在语篇衔接上存在很大差异,要实现原作者设想的语境效果,译者可以灵活使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原文作者借语体风格来达到体现人物身份特征和口语特征,翻译时应尽量模仿这种特征,传达相似的语境效果。
其他文献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我国风电装机连续5年翻番,风电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由2008年的第四名升至第一名。2009年底,全国共建设423个风电场,总容量达2268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2.6%。2010年,我国风电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并网发电的装机总容量超过4100万千瓦。其中内蒙古自治区风电产业发展
网络空间的出现对当代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及其对国家控制公民的挑战性,引起了学者们对数字时代传统国家主权的关注。自冷战结束以来,主权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学者讨论的话题之一。争论的主题是国家主权理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分歧在结构主义者和建构主义者之间尤为明显。建构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认为国家主权是社会和历史建构的一种动态的社会制度,也是国际体系的组成部分,而结构主义
由于中韩语言文化差异的存在,同声传译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对于以中文作为母语的译员而言,中文转换成韩语时会出现诸多难点,给翻译过程造成困扰。本篇报告以笔者参与的一场高校外教论坛的同声传译实践为基础,考察了顺句驱动在中韩同声传译中的适用性。为论证顺句驱动在中韩同声传译中的适用性,本文介绍了顺句驱动的句法加工技巧,如:断句、简约、转换、增补,同时通过实践转写材料进行论证。本文还发现,中韩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
交替传译中,译员需要依靠笔记记录源语信息再进行翻译。高效的口译笔记能强化译员对源语的分析和记忆,提高译语的完整度、准确度和流畅度。笔记不当则会对译员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以“四川省第二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模拟会议为例,研究了汉英交替传译中笔记不当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笔者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了交传笔记的作用和特征。之后笔者结合语音转写稿和笔记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笔记不当的三
旅澳华裔艺术家周小平先生是迄今为止最为深入土著文化的华人艺术家。本文以“文化翻译”为切入点,将周小平先生在《海参》及《重返大地》两个画展中展示的绘画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考察了他作为文化翻译实践者的艺术探索之路。本文发现,周小平先生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的不同阶段所诞生的作品之间存在清晰的演变与推进,且其创作意识形态存在一个明显的后殖民主义转向,反映了他对后殖民时代澳大利亚艺术格局的理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家的贸易往来成为促进国与国关系的重要支柱,而各类展会作为联络各方的主要桥梁,起着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导致了许多冲突与矛盾,一旦处理不当会对交易的进程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口译员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口译员作为协调者的身份浅谈陪同口译中客户冲突的化解策略,希望为今后类似情况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背景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2003),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成了重中之重。近年来,高中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使用了很多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武都二中是甘肃省陇南市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因为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相当较低,这就使得平常的英语教学工作更加艰难。事实上,对于元认知水平与外语和二语阅读理解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很多,
绘画与空间的关系,是艺术创作者长久以来不断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如何利用画面的“空间营造”手段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去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一直以来是与艺术创作不可分离的基本属性的问题。中国传统绘画对于宇宙空间的认识与描绘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使其形成了一种或意境缥缈,或气势宏大,或气韵生动,或淡雅淳朴的画面气质。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空间不是建立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之中,也不是简单的三维空间模式,而是冲
随着现代术语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在寻求更好的术语界定和理解方法的过程中,术语的知识本体起到了关键作用,术语知识本体的研究能为分析和解决术语翻译领域诸多难题提供全新的视角。本文正是基于知识本体对术语尤其是中医术语翻译研究进行的一次积极尝试。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术语是中医知识和中医文化传播的载体。长久以来,中医术语翻译就是术语翻译的研究重点之一。但现有文献中,关于中医术语
明代江南的文人园林被学界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对于这种声望和地位形成的原因,尚有很大深入探究的空间。本文以文献分析法为主,以明代文人的诗文园记为材料,分析、阐释文人园林得以成为中国园林典范的多重原因。通过对园林文学的梳理可以发现,明代园林文学在文章体例、隐逸情怀和创作内容等方面继承了魏晋、唐宋以来的传统。同时,又在描写技法、主旨意趣和作品数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使得书写园林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