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反思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261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应该说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转折点,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进步的大事。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自1999年出台以来,取得了一定的积极的政策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我国实施大众化政策的初衷。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 本文首先对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政策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意义并回顾了自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其次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进行透视,包括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独特的启动背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政策效果;再次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决策者角色错位、决策过程迅速而急迫、推动过程具“人为”的主观性、片面追求量的增长、传统的增长途径等;进而阐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政策价值取向的偏离和传统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最后提出了调整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建议,主要包括深入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并做好政策宣传、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合理的发展速度、推行一主多元的办学模式、形成多层次办学体系等,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1)为了更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大力推进我们开发区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构建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探讨教学创新的路子,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2)中国传统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现象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差,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3)语文现代化教学借助动画、图
【摘要】励志在学生的成长中很重要,语文课外活动携手班级励志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针对不同的励志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以及语文课外活动与励志文化建设如何有机结合的问题,并对成效与不足进行了理性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语文课外活动励志文化班级建设  一、志不励者事难成  古人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惟有坚忍不拔之志"。国父孙中山笃信"吾志所向,越挫越坚"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有两个目标,一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要时时保持与老师的同步;二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两者集中表现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课堂评价策略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实践、关注学生努力、关注成功体验。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意识,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探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的不竭动力"。面对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江泽民同志提出这一精辟论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反展其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我通过学习、观察、研究、实验,在语文教学方面总结出一些经验方法,供大家探讨。  一、激疑引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产生
期刊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硕士研究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难问题开始显现。同时,劳动力市场上结构性矛盾突出,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成功就业的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迫切要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迫切地要求培养和训练出一支有着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语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与学是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指导,组织的作用,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将贯穿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之中。  一、强调预习,自主合作  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必须强调"预习"这一环节。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改变在古文教学过程中一贯的"替""灌"做法,侧重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