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六种氮肥施用模式构建出不同的水稻群体结构。利用HOBO连续记录水稻群体冠层内外的温湿度数据,对水稻不同的生育期群体冠层内外温湿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冠层内外温湿度数据进行了逐日对比分析。此外,结合气象站温度数据,对稻田水稻群体冠层内外温度数据与气象站相应温度数据进行了逐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稻田小气候温湿度昼夜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稻冠层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昼夜变化趋势与冠层外大气一致。温度在夜间(19时至7时)低而稳定,白天(7时至19时)高且变化幅度大。相对湿度在夜间接近饱和,白天相对较小且变化幅度大。白天冠层外温度要高于各处理冠层内温度(N1除外),夜间差异不明显。白天冠层外相对湿度要低于各处理冠层内相对湿度,夜间差异不明显。冠层内外温度和相对湿度差异大小与氮肥施用量关系密切,氮肥施用越多,差异就越大。随着水稻的生长,各处理(N1除外)冠层内外温度的差异值随之增大,至齐穗期达到最大,之后减小。2.稻田小气候温湿度逐日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移栽后41-101天,冠层外日最高温度高于冠层内(N1除外),施氮量越多,差异越大;日最低相对湿度冠层内高于冠层外,施氮量越多,差异越大。移栽后41-81天,冠层内外日最高温度之间呈极显著线性关系。N5处理冠层内外日最低相对湿度无线性相关性,N6处理冠层内外日最低相对湿度之间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其他处理冠层内外日最低相对湿度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性。3.稻田小气候温度与气象站温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移栽后41-101天,冠层外与气象站温度以日最高温度差异最为明显。N5、N6日最高温度冠层内低于气象站,N1则相反,其他处理冠层内外日最高温度与气象站的关系由生育时期决定。移栽后41天至81天,冠层外温度(日均温、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与气象站温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性,而冠层内日最高气温与气象站日最高气温之间也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