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冲星是快速转动并不断释放脉冲信号的中子星,由于其特殊物理性质和极其稳定的周期变化,可进行高精度计时或等离子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对脉冲星的相关研究是现代天文学中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基于脉冲星进行引力波、导航等新课题的研究,对脉冲星观测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脉冲星观测信号接收及处理过程中,国外采用两种处理方式。一种以实时采集与处理的模式运行,但整体框架不够灵活,在后期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另一种是基于离线文件读取的方式进行信号采集与处理,但达不到实时性的要求。在我国脉冲星观测数据处理研究中,因起步较晚,随着高吞吐率的射电天文望远镜观测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大都基于离线文件方式进行或者处在实时处理方法的探索阶段。因此高吞吐率的后端脉冲星观测设备迫切需要与之对应的数据流式处理技术的引入。虽然计算机硬件的性能在飞速发展,但是开发和维护实时的流式数据处理技术仍然是即困难且耗时的工作,严重影响到科学产出。为了解决现有国内脉冲星数据处理效率问题,本论文主要基于云南天文台40米射电望远镜脉冲星数据处理过程中先采集后处理的方式,研究现有国内外流式数据的实时处理框架技术并对射电天文脉冲星数据的实时处理框架等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PulsarPipeline脉冲星数据处理框架,该框架由数据处理管道、实现算法的功能函数和连接功能函数的环形缓冲区三个主要组件组成,实现脉冲星数据的流式处理,之后实现该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处理ROACH2观测数据的消色散算法的各个功能组件,最终构建一个用于云南天文台40米射电望远镜脉冲星信号消色散处理的Pipeline流处理框架原型,并予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PulsarPipeline框架在脉冲星数据处理速度上相较于现有的处理方式有一定的性能优势。本人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在云南天文台40米射电望远镜现有的脉冲星数据处理基础上,构思PulsarPipeline脉冲星数据处理框架的设计思想,在框架整体设计上根据其实现的语言不同,分别划分为用户建模层设计和内部计算引擎设计,并进行详细设计描述;2).基于PulsarPipeline框架在CPU上实现脉冲星数据处理即消色散算法,输入编号为J0835-4510脉冲星观测数据,得到脉冲星消色散后的轮廓图,模拟云南天文台脉冲星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单元测试和基于PulsarPipeline流式计算框架实现的消色散算法对不同大小的数据量进行效率对比分析;3).在PulsarPipeline流处理框架上实现的脉冲星消色散算法效率进行优化,即实现基于GPU的脉冲星数据处理消色散算法,将基于PulsarPipeline流式计算框架的CPU消色散算法和GPU消色散算法效率进行对比分析,论证PulsarPipeline脉冲星数据处理框架的优势。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接下来的工作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