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VEGF-C和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生长活跃的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C57BL小鼠左腹股沟区皮下,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治疗组(n=17)在瘤体内植入2粒表面放射活性为9.25 MBq的BT-125-I型125I籽源,对照组(n=16)植入2粒无放射活性的空心籽源。治疗21天,记录小鼠的存活率,处死存活小鼠,计算肿瘤体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VEGF-C和COX2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生长活跃的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C57BL小鼠左腹股沟区皮下,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治疗组(n=17)在瘤体内植入2粒表面放射活性为9.25 MBq的BT-125-I型125I籽源,对照组(n=16)植入2粒无放射活性的空心籽源。治疗21天,记录小鼠的存活率,处死存活小鼠,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肿瘤体积计算公式为V=ab2x0.5(a为最大长径,b为横径),抑瘤率=(对照组平均体积,治疗组平均体积)/对照组平均体积×100%。对摘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C和COX-2表达。
结果:治疗2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82.35%和62.5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6368, P>0.05);肿瘤体积抑制率为70.98%。病理检查显示治疗组近粒子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对照组近粒子处可见存活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治疗组COX-2(X2=6.523,P<0.01)、VEGF-C(X2=g.447 P<0.01)低于对照组。
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可以抑制小鼠Lewis肺癌增殖、迁移能力,其效应可能通过抑制COX-2活性介导,进而抑制VEGF-C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新AJCC的食管癌pTNM分期中,没有重视微转移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pNO期食管鳞癌血液微转移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后病理报告显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为实验对象,共40名,术前已经抽取外周血做微转移检测标本,提取血液标本总RNA,将mRNA逆转录成cDNA,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液标本mmp-7mRNA(和hTERT mRNA)表达,取得MMP-7m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具有某些显著的肺外效应,可能与患者个体严重程度有关。肺部特点表现为不完全可逆,常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气道炎症反应是其发病的主
研究背景及目的:PET作为一种功能分子影像技术,从分子及基因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正电子显像药是18F—FDG,主要反映机体的葡萄糖代谢及分布情况。机体的葡萄糖代谢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情绪变化会引起脑组织FDG代谢的改变;肠胃道平滑肌的痉挛收缩会产生肠道的显影;手术等治疗后的炎症反应会造成局部组织的FDG摄取等,这些葡萄糖代谢分布异常,可能会干扰对机体疾
研究背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球后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处于炎性活动期的患者眼部可表现为眼睑肿胀、眼肌肥厚、眶内容物扩张,即使进入非炎性活动期,眼外肌依旧肥厚,最终导致眼球突出。一般影像学检查只能通过观察眼部结构改变与否来判断TAO的炎性活动程度,由于免疫抑制剂对炎性活动期患者效果显著,而对于非炎性活动期患者无效,后者只
研究背景: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过去几十年中,观察到人群当中,甲亢发病率大约为0.5%,在城市居民中比在乡村人口中常见的多。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近年甲亢的发生在明显增多,各地报道不同,通过一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总发病率为3%,女性是4.1%,男性1.6%。这些虽不能说明人群总体的发病情况,但清楚的显示本病并不少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新生儿时期到老年人均可能患甲亢病
目的:比较突变型HIF-1α—Ala564-Ala803对下游VEGF、FGF2和TGF—β1等因子调节的生物学优势。研究MSCs及HIF-1α—Ala564-Ala803干预后的MSCs对CoCl2化学损害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TGF—β1、VEGF、IGF及HSP70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各组腺病毒介导的HIF-1α加入MSCs(MOI均为200),24小时后以RT—PCR、免疫荧
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诊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可以通过恰当的临床治疗,使病情完全缓解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在治疗前对恶性淋巴瘤明确诊断与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因患者对治疗措施反应不同,在临床一线治疗后,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疗效的评估也非常重要。由于常规影像学手段如CT等自身的限制,目前葡萄糖代谢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分期与疗效评估更受青睐;葡萄糖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18氟脱氧葡萄糖(18FDG) PET-CT标准摄取值( SUV)与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对80例确诊为NSCLC的病人治疗前行18FDG PET-CT检查,依据18F- FDG浓聚部位勾画感兴趣区(ROI),由计算机直接计算出该部位的SUV最大值(SUVmax)。(2)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失明的主要原因,而AMD是发达国家5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AMD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中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目前对AM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手段极其有限。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对免疫炎症组分认识的深入,有学者提出炎症
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在高血压心肌肥大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的分布变化和卡托普利对肥大心肌中GRK2表达水平、活性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探讨GRK2在高血压心肌肥大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和卡托普利抑制心肌肥大的机制。方法:6月龄WKY大鼠6只、6月龄SHHF大鼠18只。通过双盲设计,将6月龄SHHF大鼠随机分为3组,先将1组6月龄SHHF大鼠(6M—SHHF)与6月龄WKY大鼠(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