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及复配配方的筛选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b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作为水稻属专主寄生害虫严重威胁着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亚洲国家的水稻产量。对于褐飞虱的防治,化学防治一直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对化学药剂长期不合理的使用甚至滥用,导致褐飞虱对多种常规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因此,明确我国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从而为田间合理用药和抗性治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褐飞虱种群的抗药性监测,明确了褐飞虱对不同杀虫剂的抗性发展水平;通过室内抗性筛选进行了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风险评估,为该药剂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将氟啶虫胺腈与其他常规药剂进行科学合理的复配以期筛选出高效复配剂,为褐飞虱的抗性治理提供一种策略。1、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为了明确目前我国褐飞虱的抗药性现状,指导田间褐飞虱防治的合理用药,于2014-2015年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对我国8省(市)共30个褐飞虱种群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对吡蚜酮的监测中,2014年和2015年监测的21个种群均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47.0-339.9倍),2015年褐飞虱整体抗性水平与2014年相比略有下降;对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的抗性监测发现,2014年褐飞虱种群对噻虫嗪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28.1-91.0倍),2015年监测种群的91.7%已经发展至高水平抗性(206.1-773.9倍),两年间抗性上升显著;对烯啶虫胺的抗性监测中,除2015年上海金山种群已经发展至中等水平抗性(12.4倍)外,其他24个种群对烯啶虫胺均为低水平抗性及以下(0.5~8.0倍),两年间抗性略有上升;对呋虫胺的抗性监测中,2014年田间褐飞虱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及以下(0.7~8.3倍),2015年监测种群的93.3%已经发展至中等水平抗性(11.2-48.1倍),两年间抗性上升显著;对新型药剂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监测发现,2014年田间褐飞虱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及以下(0.5~5.9倍),2015年监测种群的92.3%已经发展至中等水平抗性(11.2-25.9倍),两年间抗性上升显著;在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的抗性监测中,2014年褐飞虱种群间抗性差异性较大(0.7-34.9倍),2015年大部分种群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10.5-64.3倍),而安徽和县种群已经发展至高水平抗性(114.8倍),两年相比,褐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继续上升;对丁虫腈抗性监测中,2015年田间褐飞虱种群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12.7-83.7倍),较2014相比,部分地区抗性上升明显;对噻嗪酮抗性监测发现,2014年和2015年监测的22个种群中除2014年浙江金华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83.8倍)外,其它种群均处于高水平抗性(167.0-1487.8倍),相较于2014年,2015年褐飞虱抗性继续上升;2014-2015年褐飞虱所有监测种群对吡虫啉均为高水平抗性(132.3-8477.7倍),且抗性仍有所上升;对乙虫腈的抗性监测发现,2014年所监测的3个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2015年褐飞虱种群处于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抗性(53.6-191.8倍),两年间抗性有所上升。总之,褐飞虱对杀虫剂的抗性问题不容乐观。建议暂停使用噻虫嗪用于褐飞虱的防治,继续暂停使用吡虫啉和噻嗪酮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以及毒死蜱作为候选药剂,合理交替轮换使用防治褐飞虱,并在褐飞虱抗药性研究基础上,加强混配制剂的开发和使用2、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风险评估为了明确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风险,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用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进行抗性选育,并应用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和抗性发展速率。结果表明,连续筛选前11代(F0-F11),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69:停止筛选1代后,再连续筛选8代(F13-F20),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386;整个20代筛选期间,现实遗传力为0.1403。当h2=0.1403时,在致死率为50%~90%的选择压力下,预计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增长10倍需要30.5-13.8代,表明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3、氟啶虫胺腈与吡蚜酮等5种杀虫剂抗的联合毒力研究为研究氟啶虫胺腈与不同类型杀虫剂的联合毒力并筛选出含有氟啶虫胺腈的增效组合,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氟啶虫胺腈与毒死蜱、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以及乙虫腈分别以不同比例复配后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室内联合毒力。通过计算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当氟啶虫胺腈与毒死蜱重量比为1:5~1:7,氟啶虫胺腈与吡蚜酮重量比为1:7~1:10,氟啶虫胺腈与呋虫胺重量比为3:1~2:1,氟啶虫胺腈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1~1:3,氟啶虫胺腈与乙虫腈重量比为1:7~1:10时增效作用明显。
其他文献
目前,在海洋防污领域中对于两亲性防污涂层的研究尚处于火热状态,相比于单一的纯有机硅涂层来说,其具有更强的防污性和优异的减阻能力。但现阶段常用的两亲性防污涂层主要通
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传播的速度上都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这就驱使人们如何使用更快捷的方法去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
肿瘤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传统的化疗不但毒性大、选择性差而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因此,天然植物中提取可以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化合物对医疗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并购浪潮热度不减。然而,并购后实现成功经营的案例并不多见。成功的并购取决于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在资源、文化、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的有效衔接、洽和与
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O.Kuntze)、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水鳖(Hydrocharis dubia(B1.)Backer)、四角菱(Tr
近年来兴起的光致无金属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metal-free ATRP),克服了传统ATRP反应温度高、操作步骤繁琐、金属残留难以去除等缺点,广泛应用于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以及各种
随着近20年来气候变暖问题得到广泛关注,温度升高对昆虫的影响以及昆虫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已成为国际上的热点生态学研究主题之一。寄生蜂虽在寄主体内完成生长发育,但也会受到
渭河作为陕西人民的“母亲河”,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渭河水量调度管理与决策的多目标性将愈来愈被关注,围绕着渭河水量调度工作的实际需求,渭河流域的径流预测成为渭
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提出了“氢经济”的概念。氢气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氢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我国煤炭应用广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抽象为图论问题。一个事物或者现象可以看作图的顶点,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可以看作图的边,从而实现了从复杂的实际问题到图的抽象。图论是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