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4—6年级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综述了以往有关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自编的《小学1-6年级课常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调查问卷》,对杭州市、宁波市五所小学,4-6年级23个自然班共103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埘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过敏倾向等,同时,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因年级、性别不同而有差异,提示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按方差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教学方式方法”因素(18.814%)、“学生自身及同伴”因素(18.381%)、“课堂教学环境”因素(17.384%)、“教师个人”因素(11.545%)、“课程与教材”因素(3.431%),五大因素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9.555%,这就提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从以上五个方面减少或消除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将这些因素对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作进一步量化的比较分析,得出这五大因素对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学业成绩的差异、外来生源与本地生源的差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异、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差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和家庭关系的差异,这就提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关心学生的相关学习及生活背景,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为了进一步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课堂教学因素的关系,我们又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课堂教学因素确实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且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对应于不同的课堂教学因素。在对以上几个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课堂教学中维护并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以期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更广的视角分析和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探索与教学密切结合的有效途径,为基础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复杂性科学是一门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交叉学科,是当前世界科学发展的热点和前沿,并受到众多学科领域科学家的关注。它以研究自然、社会的复杂性和复杂系统为核心,研究对象涉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要使人们具有正确的发展观念,普遍地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就必须开展环境教育工作,这是彻底地解决问题的前提
绩效改进成为一个专门的课题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程序教学运动,在国外现已形成一个绩效技术的专门领域,它帮助个人和组织取得更好的成效。 近几年,“数字化校园”建设风靡
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宁夏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教师的流失对当地的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