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准确理解他们的思想,必须回到特定的历史背景——19世纪的欧洲。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他们批判资产阶级慈善的虚伪性,肯定无产阶级慈善的真实性,并阐述在共产主义社会慈善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的梳理,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力图科学整理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进行正确评析,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的中国化发展。绪论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研究这一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价值、研究思路和重点难点等内容,并对当前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此外,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慈善、慈善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主要对慈善的内涵进行界定,对古今中外慈善思想作总体上的概括性阐述,对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作整体性论述。第二部分梳理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的形成,分别就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与发展轨迹进行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他们对以往优秀思想家慈善思想的合理性批判,也成为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历经孕育萌芽、逐步形成和发展完善几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不断完善。第三部分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慈善着墨不多,但深刻精辟,资产阶级将其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包裹于慈善的华丽外衣之下,掩藏了其虚伪性,马克思恩格斯对此进行严厉批判;他们肯定并赞扬无产阶级自觉自愿的慈善;还深刻论述了慈善理念在共产主义社会的承继,以及慈善事业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第四部分对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进行评析。主要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的逻辑脉络,对其历史地位进行深刻探讨,并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的特殊性。第五部分,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的中国化发展及其对我国的现实启迪,以更好发挥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对我国的指导作用。主要梳理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慈善论述,并从马克思恩格斯慈善思想出发,分别就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维度,探索其对中国慈善发展的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