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情感·寓言——论许地山的文学创作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aixiaoaixiao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初期,在“为人生”的文学研究会当中,诸多作家都在社会与人生之间构筑着自己的创作桥梁。探索个体存在的本质和意义是许地山一生追寻和求证的人生命题。许地山的这种创作意向是与其身世、家庭和人生经验有着紧密联系的。纷乱的社会现实、多难的早年人生促成了他对生命意识的极度敏感与多重质疑,家人尤其是父亲影响下的“落花生精神一则是促使许地山选取“为人生”进行创作的原动力与直接原因,这也是认识和把握许地山文学创作意蕴的基本出发点和关键所在。在这一人生价值取向的指引下,许地山开始了对人生的多维探索与深度思考,开始了针对个体人生精神风貌与人格情操的文学实践。“落花生精神”成为一种写作的指导理念始终潜藏在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动因中。 在把握和探求人生内涵的文学进程里,许地山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逻辑轨迹。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和共性特征是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把笔触放逐于大众的日常生活是许地山审视人生的写作基点;以情感分析为中心的哲学思考是许地山认识人生本质的根本方法论。纵观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人生哲学的形成脉络,即为了人生是目的,投放于生活是基础,情感的把握是核心。这是许地山“文心”的指导原则和创作的基本思路,体现了许地山厚实、激扬的人本主义精神品质。 许地山的文学世界是一个情感集聚、扩展和延伸的世界,在这一世界中,许地山以“爱”为核心艺术地传达了他对人生的多维思考。在“人生是什么样”的问题上,他认为受现行社会机制的束缚与传统文化、伦理的影响,个体的理想追求与实现程度不能够达成一致,这种心理上的反差使得人生具有忧虑、痛苦、哀伤的一面,是现实对“爱”亵渎的结果;在“人生应当是什么样”的问题上,他认为基于人生具有不可避免的苦痛,人不应当再滑入消极、沉沦甚至堕落的阴暗世界,而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以坚强的意志去承担和抗争,以真诚的爱去关怀和救护。在“应当如何建立人生”的问题上,他认为在现实意义上“爱”是维系家庭、社会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忽缺的因素。虽然这种奉献是一种心灵的磨难,但也是个体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在“爱”的过程中,许地山认为平等是前提和基础,宽容是重要手段,而和谐则是最终目的。从作者传达人生观的艺术方式上来看,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形成了一种寓言性的故事模式。在小说创作里主要表现在题材视角的佛学底蕴、情节设计的隐喻属性和叙事模式的启示特征上;在散文的创作里主要表现在意境、意象的独特,讲叙视角的别样以及语言的直白、凝练上。这种寓言性的故事模式使得许地山的作品有着很强的思想隐喻性、可读性和哲理性。“落花生式结构”已成为许地山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独特标志。
其他文献
本论以家乡所在地语音——葫芦岛市区方音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描写葫芦岛市区方音的声、韵、调及声韵拼合系统,全面阐释葫芦岛市区方音的特点。本论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
心脏虽小,功能强大,它甚至能控制男性“下面”的硬度与强度。发表在美国《泌尿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心脏是男性性能力的强大后盾,心脏健康,性生活才能美好。哈佛大学公共健康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坛上,林白无疑是独特的一个。林白在其个人化的写作中始终充满了对女性乃至人类精神的关怀,孤独和狂欢的精神主题贯穿其全部创作。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充满
廉声是一个以新历史小说创作而为人所知的作家。他虽算不得是该思潮领航级的人物,但他不俗的实践,还是为自己在新历史小说的气场里争得了一席之地。他的历史小说多以上世纪三四
本文以现代性与民族性为线索全面梳理了20世纪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坎坷历程与卓越成就。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扬弃,前者肯定了后者的具有
萧红是一位有着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她具有很强的文体意识,这在当时(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文学内容大于文学形式的中国现代文坛,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新时期以来,海外学者葛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