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不仅是双语言活动,而且同时是双文化活动。”由于社会和自然的因素,每个国家的文化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一些对原语的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内容,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却是难于理解,极易在译入语中形成文化上的空白。俄国翻译理论家I.Q.索罗金在研究文化极其国别特点时,提出了文化空白理论。它对于文化的交流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探究在翻译过程中用什么样的可行方法来弥补这种文化上的空白,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本文以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这对译坛伉俪的英译本《红搂梦》TheDream of Red Mansion为研究对象,在尤金·奈达、彼得·纽马克、劳伦斯·韦努蒂、克里斯蒂安·诺德、钱钟书、傅雷等学者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十种弥补文化空白的策略:直译法、文化对等法、增益法、文化省略法、文化解释法、加注法、概念泛化法、视点转换法、音译法以及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以大量的事例,从科举制度、官职名称、佛教、传统习惯、历史典故等方面对杨译本The Dream of Red Mansion中对文化空白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中的暇疵,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译法。 本文最后指出,弥补文化空白的翻译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地球村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的翻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找到更为有效的翻译方法,弥补文化空白对文化交流的负面影响,来增进民族间的了解,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