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教育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稳步发展”进入了“积极发展”时期。中国政府于 2000年决定,到 20 0年使高教的毛入学率达到 15%左右,实现“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15%只是一条底线,还要向20%、30%乃至更高水平的中长期目标迈进。高等教育,从未象现在一样与国人、社会息息相关。 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场所--大学校园,与城市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密切,二者的关系问题也随之而来。对大学入日迭合区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入口迭合区包含校前区与入口毗邻区两部分,在二者之间形成了迭合界面。作为城市设计学科下的子项目,这项研究更多的是把视点置于一个交叉、迭合的边缘地带,强调校园与城市空间的整体发展,旨在克服常见的分割研究空间的现象。 入日迭合区的发展,伴随中外大学校园的进程走过了2000余年的历史。走过了一条从“疏离一并存一共进”的道路。大学校园与城市的关系越来越趋于融合,正朝着“互动·互利”的方向进展着。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弹性·整合”的控制观。研究内容主要从校前区和人口毗邻区两大部分展开。重点对两个区域内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及组合、外部环境设计等内容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两个区域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同时,结合目前大学校园建设新动态与特殊情况,作出了一定的探讨。在这些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二者的交叉渗透状况。 根据对整个入口迭合区的空间环境研究,提出“空间综合优化”的观念。指的是要将校园、城市统一分析,整体发展,协调处理校园、城市的优势与矛盾,达到整体区域的良性运作,发挥出校园与城市的最佳潜力。为此,根据各地、各校情况的不同,归纳出“规划模式”、“视觉模式”、“技术模式”及“管理模式”,对不同的现状与侧重点进行了论述。最后就国内外实例以及作者的部分设计实践,进行了例证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