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是蓝果树科(Nyssaceae)喜树属(Camptotheca)乔木,落叶阔叶树,主产亚热带地区。喜树碱是从喜树中提取的有效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喜树碱及其衍生物能作用于拓扑异构酶,因此阻止细胞分裂。喜树碱的衍生物,如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在治疗结肠癌,小细胞肺癌和白血病、乳腺癌、肺癌、顽固性结肠癌、头颈癌和恶性神经胶质瘤等疗效显著。随着市场对于喜树碱原料药的需求越来越大,喜树碱供不应求。广西东兰县地处桂北石灰岩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喜树种植区之一。为了有科学的方法指导喜树的种植,我们在广西东兰建立了喜树规范化种植基地,对于喜树的种植技术,病害防治技术,以及采收加工等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尝试用两条不同路线合成10-羟基喜树碱,其中一条路线得到了较高收率的10-羟基喜树碱,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10-羟基喜树碱,具有高回收率,主要副产物喜树碱可以回收再利用。
1.喜树种植基地的选择及环境质量评价从喜树栽培社会历史背景、种植地地理气候条件、土壤以及环境质量等多方面评价与选定种植地,避免随意引种栽培。调查发现,广西东兰是喜树传统种植区之一,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都适宜喜树的生长。对种植地的大气、土壤和灌溉水质进行了检测,其大气、土壤和灌溉水质量均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因此,喜树规范化种植地设于远离居民生活区、工业区和交通要道的广西东兰县兰木乡纳核村。
2.喜树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喜树育苗技术、种植技术、病害防治等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及对石灰岩山地种植的喜树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测定。首先,对喜树育苗技术进行了探索,包括苗床消毒,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环节进行了详细描述。种植技术中的施肥,移植和田间管理环节做了总结。褐斑病是石灰岩山区喜树最严重的病害,针对其病因及发病规律作出了喜树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农业防治减少病原,合理施肥增强树势,在高温多雨季节用波尔多液进行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代森锰锌或多抗霉素(多氧霉素),世高水分散粒剂,叶斑清乳进行防治,连续防治2~3次。
3.喜树碱分析方法研究针对喜树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喜树碱,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树中不同部位喜树碱含量的方法。本研究可用于不同成熟度的喜树果实,不同产地采集的喜树果实,不同生长期的喜树叶,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的喜树的喜树叶,喜树不同组织部位,不同干燥方式的喜树果实,储存时间不同的喜树样品中的喜树碱的含量分析。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并且优化了供试品的制备条件。本方法对于喜树的基础研究,以及喜树的开发利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各因素影响喜树碱含量的研究为了确定作为喜树碱生产原料的喜树组织部位,最佳的采收期,以及为喜树原料的最佳干燥储存方式提供正确的指导。分析讨论了各因素对喜树碱含量变化的影响:喜树果实中的喜树碱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广西东兰的喜树果实和湖南通道的喜树果实喜树碱得含量差别不大,但是同属同一产地的华南植物园和华南农业大学的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含量相差1倍;喜树叶片中的喜树碱含量三、四月份较高,然后变化逐渐趋于平缓;在广西东兰处于不同立地条件生长的喜树叶中喜树碱的含量无明显差异;喜树嫩叶比老叶中喜树碱含量高,嫩枝条比老枝条中的喜树碱含量高,花也是一个喜树碱含量较高的部位,仅次于果实中的喜树碱含量;常温真空干燥的喜树果实中喜树碱的含量最高,烘干和晒干的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含量差别不大,阴干的稍低;喜树果实以及喜树叶在干燥条件下储存,其中的喜树碱含量无变化。本研究为科学的制定喜树规范化标准操作规程(SOP)以及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5.10-羟基喜树碱的合成10-羟基喜树碱是在国内上市的抗肿瘤药物,也是多种已在美国上市的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的原料药,本文尝试了用两条不同路线合成10-羟基喜树碱。其中一条路线通过氧化喜树碱得到喜树碱氮氧化物,再通过光重排反应得到10-羟基喜树碱此路线,产率高,得到的10-羟基喜树碱副产物少,且主要副产物是喜树碱,可以回收利用。另一条路线第一步反应有较好的结果,但是第二步反应没有能够取得成功。
6.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10-羟基喜树碱的研究高速逆流色谱近年来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色谱分离技术。它是一种简单的液一液分配色谱技术,它不用固体支撑体来保留固定相,因而避免了样品的不可逆吸附、失活和变性等问题。而且还具有运行费用相对少等优点,本文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了10-羟基喜树碱,得到了高纯度的10-羟基喜树碱。并且可以回收利用副产物喜树碱,此分离纯化方法有较高的样品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