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以学校组织氛围为切入点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hongshe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公民行为属于角色外行为,能够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日益受到组织管理层的重视。学校组织氛围是学校环境相对持久的品质特征,为广大师生所体验,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是教师超越学校正式的规章制度所要求的行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更容易受到学校组织氛围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学校组织氛围为切入点,研究中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本文通过对200名初中教师的问卷调查,对安徽省初中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现状与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得到以下的结论:   1.安徽省芜湖市初中教师在组织公民行为各维度中,学校认同得分最高,其次分别为人际协调、利他行为、个人主动性,而以保护学校资源因子得分最低。   2.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在不同学校、学校类型、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   3.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在年龄、该单位时间、教龄、职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学校组织氛围总体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及利他行为、个人主动性、人际协调、保护学校资源呈显著正相关;校长支持行为和教师从事行为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及各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校长指令行为与保护学校资源呈显著正相关;校长限制行为与学校认同、人际协调呈显著负相关;教师沮丧行为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及学校认同、利他行为、个人主动性、人际协调呈显著负相关。   5.学校组织氛围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有预测作用,其中校长支持行为、教师沮丧行为、教师从事行为对学校认同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教师从事行为、教师沮丧行为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及利他行为、个人主动性、人际协调有着显著预测作用;教师从事行为对保护学校资源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人的生命是多方面的整合体,是认知与情感的整合体。人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而不仅仅是认知这一方面独自的运作。教育作为一项育人、为人的事业,
互联网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媒体已成为重要的传媒形态之一。网络媒体在技术上的进步与发展,使其在传播报道上具有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特点。伴随着媒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教育是保证生命健康、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生命教育成为教育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早期生命教育更担任着基础和发展的艰巨任务。在生命教育中,疾病是幼儿容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指出“自2001-2010年,经过十年的努力,要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教材评价就是有评价方案指导的,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材内容及其属性进行比较与研究,来评定教材内容合理性的过程。在教材改革中,教材评价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
作为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而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又是重中之重。在我国正在由农业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国的过程中,农民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