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模拟病例系统(CCS)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病例临床模拟系统。计算机模拟心理咨询病例(CCSPC)是对心理咨询情境的模拟,用以测查被试在与心理咨询病例互动的过程中的临床诊疗决策能力。本研究编制的CCSPC主要测试被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表现出的实践技能、决策方式等,还涉及心理咨询学中的部分与实际咨询有关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等,可达到较全面测试被试心理咨询技能的目的。同时,表现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的编制思想在CCSPC中也较好地统一起来。对28名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将两组有差异的编码特征作为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基础;访谈对象覆盖了高校、中小学和社会机构等单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并探讨了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在学习者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可能形式,为编制适用于“学习、培训”阶段被试的CCSPC提供较好的能力模型,为CCSPC测验编制的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借鉴医学CCS编制者的建议,由从事心理咨询和教学的教授和副教授各一位根据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编写临床典型的心理咨询病例,经过讨论确定强迫性神经症病例作为程序编制的脚本;使用C#2003自编可视化界面,数据库管理由SQL2005实现,采取测试界面和数据库分离的方式,考生通过“初诊阶段”、“心理测评”、“诊断与鉴别诊断”、“咨询方案与实施”等四个模块与模拟病例进行互动。经大样本测试,CCSPC的稳定性、安全性、友好性良好,程序稳定性达到了97.34%。选取978名被试参加CCSPC测试,有效被试930人,包括心理学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社会心理咨询师学员,通过CTT和IRT两种测量学理论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CTT分析主要进行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分析及结构效度分析;经过维度检验之后,采用IRT分析项目和测验的信息量并通过Bifactor模型进行结构效度分析、MIRT模型进行记分;对CTT和IRT各自记分框架下的效标效度及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IRT模型在项目和测验的误差控制上有较大的优势。基于CTT和MIRT记分的人口学分析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经过系列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了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一组2名编码员首先进行编码,另一组2名编码员进行验证性编码,编码的归类一致性、编码信度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编码及差异性检验,得到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包括9种胜任特征,即保密原则、洞察力和敏感性、时机意识、建立信任关系、倾听、熟悉诊断标准、理论流派与技术、信息采集和专业观察、支持性原则。(2)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作为心理咨询模拟病例编制的出发点,考生的各种处理能较好地涵盖9个胜任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模拟病例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联结。模拟心理咨询病例开发过程中,体现了表现性测验的模式,通过计算机对“现实世界”的心理咨询过程进行模拟。“初诊阶段”、“心理测评”、“诊断与鉴别诊断”、“咨询方案与实施”等模块,体现了情境性、过程性等特点。但模拟病例中也使用了部分客观性测验如选择型题目,以辅助测查考生的临床知识和能力,系统实现了表现性测验与客观性测验的有效结合。CCSPC尽量控制了在对话环节、病例病情变化环节等的复杂性,较多地突出了心理测评、诊断与鉴别诊断之间的互动性,从而简化了模拟病例的路径。(3)CTT分析显示CCSPC的难度分布比较合理;根据非“因事而变”的项目分析,CCSPC的内部一致性良好;IRT分析根据难度、区分度、猜测参数的综合指标即信息量选择项目,分析显示CCSPC测验信息量较高;CTT分析和Bifactor分析表明,CCSPC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CTT记分和MIRT记分均得到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证据,表明CCSPC所测内容与心理咨询师考试有一定关联,但所测内容结构可能不同;两种记分方法表明,大多数CCSPC得分指标随学历、年级的提高而显著提高,这提供了CCSPC的成长发展性变化的测验效度证据;CTT记分和MIRT记分均表明,在所有指标上女性得分均高于男性;CTT记分和MIRT记分均表明,应用心理学组和心理学组本科生在CCSPC某些指标上没有差异,但在绝大部分指标上二者都显著高于基础心理学专业;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或近期接受专业培训的被试在CCSPC各指标上有更高的得分;综合本研究及以往研究,IRT在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不变性、合成分数估计精度、测验等值、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等方面体现出诸多优势,更适合用于CCSPC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