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马卡宁作品《地下人,或当代英雄》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i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人,或当代英雄》是马卡宁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是作者对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实践作品之一。在作品中,作者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的经典形象---“地下人”。其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给读者展现了苏联解体时期光怪陆离的社会景象和人物的怪诞行为。“地下人”的产生有着深厚的俄罗斯社会历史渊源,他是在一代代俄罗斯作家笔下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的,他的形象植根于俄罗斯文学的另一经典形象“多余人”。马卡宁之前的作家都只塑造出一个主人公在社会压迫下的扭曲心理和怪异行为,而马卡宁笔下的“地下人”却出现了“分化”:有坚定守护内心“自我”的彼得罗维奇;有敢于直面压迫而被逼疯的韦涅季科特;还有屈服社会压力而“变节”的地下人等。除了把地下人进行分类,马卡宁还在整个作品中探索了新时代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方向。在作品中,他大量重现了俄罗斯经典文学的片段和俄罗斯的传统民俗,并把这些素材通过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整合,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论文由引言、三个章节、结束语等三部分构成。在引言中,概括地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地下人研究的现状,以及地下人产生的背景;第一章综述了马卡宁笔下地下人形象的历史渊源;第二章分析了马卡宁笔下不同地下人的形象;第三章论述了马卡宁创作地下人形象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在结论中我们得出:马卡宁通过对“地下人”形象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用作品实践向人们展现他对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思考。这就是需要在继承俄罗斯文化传统上的创新。
其他文献
电影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了人类文化的主要交流方式和重要载体。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电影的交流则占了其中很大一部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文化的精髓所在。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民俗文化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
本文以任溶溶汉译本《吹小号的天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著和译本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任溶溶儿童文学的翻译技巧。   任溶溶是我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他一生翻译了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