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布局优化研究 ——以秭归、巴东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后三峡时期以来,三峡库区城市规划建设加快,推动了库区城市社会经济增长,人口迁徙,土地转化,生态环境平衡重新建立。库区城市历来是各类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改变了库区本就脆弱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剧了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涝、地震等灾害的发生,导致库区城市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灾害防治现状。防灾避难场所作为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其布局合理与否将极大地影响库区城市的灾前防范以及灾后救援能力。而库区城市由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普遍滞后,防灾问题普遍突出。因此,防灾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研究是库区城乡规划与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论文以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以问题导向为研究思路,对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的空间环境、灾害种类、灾害特征和防灾避难场所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发现库区城市对于多灾种综合应对能力不足,应重点构建中心、固定、紧急三个层级的防灾避难场所体系。基于此,论文结合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依托数学模型与GIS技术,构建了库区城市多层级的防灾避难场所布局优化研究思路与规划技术流程,并以库区典型城市秭归和巴东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布局优化方案能够为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分析了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规划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的城市空间环境特点,库区灾害类型及特征、库区城市灾害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库区城市灾害呈现出种类多、分布广,季节性集中,自然灾害链现象突出三大特征。通过对库区城市现状防灾避难场所的调研得出,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缺乏合理布局,并且中小型紧急防灾避难场所呈现明显不足,导致其对于库区现状多种灾害的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与建设实践,提出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应以多灾种综合应对为重点,构建多层级的防灾避难场所体系这一关键问题,并对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规划技术指标进行了研究与探讨。2)构建了库区城市多层级的防灾避难场所布局优化方法。基于库区城市防灾问题的调查研究,确定了安全性、有效性、可达性三个原则作为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的布局优化原则。在这三个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了以用地防灾避难适宜性评价、防灾避难场所选址及区划、防灾避难场所可达性验证三个步骤为主体的布局优化技术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地形坡度、灾害隐患点和重大危险源等影响因子,对研究范围内的用地进行防灾避难适宜性评价,为防灾避难场所的选取与新增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然后,基于集合覆盖模型和P-中值模型两个基本选址模型,结合库区城市情况融入服务半径等实际约束条件,构建了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选址与责任区划分模型。并基于Arc GIS平台进行模型求解运算,实现对各级防灾避难场所的选址与责任区划分,并计算其避难需求点覆盖率以及各责任区的避难人口服务率,若不满足相应指标要求,则新增防灾避难场所或扩大现有防灾避难场所的规模。最后,选取基于平均最小阻抗的可达性评价方法,借助GIS中的网络分析工具对布局优化结果进行可达性评价,生成可达性分布图。通过对现状以及布局优化后的防灾避难场所可达性的比较,对布局优化结果进行验证,最终得到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布局优化方案。3)以秭归和巴东为例进行防灾避难场所布局优化实证研究。论文选取库区典型城市秭归和巴东,运用构建的布局优化方法对中心、固定、紧急三个层级的防灾避难场所进行实证研究。与现状防灾避难场所布局相比,布局优化方案中各等级防灾避难场所的避难需求点覆盖率和可达性得到显著提升,且均可以满足各责任区范围内的避难人口服务率要求。布局优化实证研究结果合理有效,能够为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最后,结合布局优化实证研究方案,提出了库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运动需求不断提高,运动设施也随之改善,综合性能更为优秀的塑胶运动场逐步替代了原始的水泥场地,并广泛应用于各类体育场馆、学校以及社区活动中心之中。然而自2014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多起“毒跑道”事件,严重威胁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塑胶运动场的环境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目前,诸多研究结果指出夏季塑胶面层温度过高是导致塑胶运动场产生大量有毒挥发物并且
学位
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使得移动社会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s,MSNs)为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带来了极大的便利。MSNs在移动社交、知识共享、车联网与物联网等很多重要领域的信息传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节点间链接的间歇性、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多变性、节点的社会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如何设计一种可靠且高效的信息传输方法成为MSNs研究中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
我国田园综合体的首个基层实践源于2012年无锡阳山启动建设的“田园东方”,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在进行实地项目考察对该模式给予了高度认可。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正式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其本质是在以农为本的前提下,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实现集合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其主要使用人群涉及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2类。而“主客共享”理念作为兼具主体客体双重需求,推进资
施工平面布置是项目前期设计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项目中,施工管理人员往往是通过经验来临时进行场地规划,这种管理模式会大大降低施工效率,或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风险及成本浪费。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研究施工平面布置是学者们的选择。大多数的施工平面布置通过考虑运输距离或成本,安全等因素建立模型对场地临时设施进行布置安排。如今建筑工业化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所需人工较少、建造速度快、生产成
学位
学位
锚栓钢板加固技术是利用抗剪锚栓将钢板锚固于混凝土表面,确保两者协同工作,从而提高构件承载力,并改善结构的延性,但由于锚栓杆与钢板孔壁间存在间隙,导致其加固效果受到影响,而直剪锚栓钢板加固法则利用直接剪切型锚栓实现了锚杆与钢板孔壁的无缝隙接触,最大程度保证了加固钢板与混凝土的协同受力,并在工程加固中得到了验证。但高温条件下,材料的性能损失严重,导致加固结构存在相当程度的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探究直剪锚
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招投标方面的应用在我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大量的实践证明,招标控制价制度极大地规范和促进了我国的招投标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问题也层层出现,招标控制价的过分不准确性及制度监审问题尤为突出。控制价参考的编制依据是否合理,招标控制价由谁负责编制,编制人是否应承担责任、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招标控制价的备案监督是否完善,招标控制价的公布方式是否有问题,这些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