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译成多药耐药性、多重耐药性、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皆出现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以及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P-resisitence为泛耐药菌菌株,目前为止对所有种类的抗菌素皆产生耐药性。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四环素类、奎诺酮类及磺胺类等表现出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临床上一个非常常见并且非常严峻的问题,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及疾病的转归,是每一个医生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肝胆外科是普外科的重要分支,病种多,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也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灾区。不管是抗炎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由于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于临床抗感染治疗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临床上抗感染治疗的初期大多是以经验治疗为主,而经验治疗的重要依据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资料。如果患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不能及时发现,对症用药,就会影响治疗效果,轻则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影响科室病床周转,重则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目的:不同检测网、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或同一医院不同科室、不同时期多重耐药菌得检测结果均可能存在差异已成共识[1]。我科室病员分布及病种分布基本稳定,通过对近3年我科室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病种、耐药菌种类、所用抗生素种类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掌握肝胆外科中细菌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上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治疗因多重耐药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科室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登记表数据及医院感染科的多重耐药菌患者数据库,对于我科室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的病种、耐药菌种类、敏感抗生素种类进行总结分类,应用统计分析,找出病种与致病菌种类,致病菌与敏感抗生素种类之间存在的关系。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以及ATB手工鉴定及药敏系统;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5年标准中推荐的方法作药敏试验。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细菌种类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的方法。结果:2016-2018年三年间本院肝胆外科共分离到多重耐药菌株845株,排在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前五的细菌占比如下: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有235株,占阴性杆菌的比例为47.8%;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有152株,占阴性杆菌的比例为30.9%;第三位是铜绿假单胞菌,有66例,占阴性杆菌的比例为13.4%;排名第四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39例,占阴性杆菌的比例为7.9%。在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中,以屎肠球菌分离率最高,达109例,在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比率为50.0%。排名前五位的细菌种类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四种,革兰氏阳性菌仅有一种。经卡方检验,2016年到2018年的MDRO患者占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五的多重耐药菌药物敏感情况,如下:大肠埃希菌:敏感抗生素依次为: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敏感度均大于95%;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及庆大霉素,敏感度大于50%。耐药抗生素为: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钠、头孢噻肟钠及氨曲南,耐药度大于50%。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抗生素依次为: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定,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头孢吡肟,敏感度大于50%。耐药抗生素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钠,耐药度大于50%。屎肠球菌:敏感抗生素依次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福普汀,及高浓度链霉素,敏感度大于50%。耐药抗生素为: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及利福平,耐药度大于50%。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抗生素依次为: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定,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氨曲南,敏感度大于50%。耐药抗生素为:比阿培南,耐药度接近50%。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抗生素依次为: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复方新诺名,敏感度接近50%。耐药抗生素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耐药率为100%,其次为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他,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度大于50%。结论:我科室近3年来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排在前5位的细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有4种,革兰氏阳性菌仅有1种。细菌培养来源从多到少分别为:胆汁、脓液、腹腔积液和血液,体液的细菌培养是获得感染细菌种类和耐药性的重要手段。与肝胆感染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种类有所差别,说明每个医院的肝胆外科多重耐药菌有各自的特点。我科室针对以上耐药菌的经验性用药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参考抗生素应用指南,是肝胆外科抗感染治疗的主要手段。意义:通过对近三年我科室多重耐药菌种类及具体耐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针对于某种疾病可能的致病菌种类,该种类多重耐药菌对于某种抗生素敏感及耐药,对于我科室经验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先于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出现之前对感染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有一定的临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