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议论文写作的内容,从文章切题性、论点明确性、说理透彻性和语篇连贯性四个维度来探讨英语专业学生抽象思维的运用情况,旨在发现英语专业学生一至四年级抽象思维的发展模式,从而为英语写作教学特别在抽象思维的培养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本研究使用的语料选自中国学习者英语口笔语语料库(简称SWECCL),抽取其子语料中国学习者英语笔语语料库(简称WECCL)中的60篇由一至四年级学生写的同题议论文,其中每个年级15篇。根据文秋芳和刘润清(2006)的作文内容参数评分标准,四个作文内容参数即:文章切题性、论点明确性、说理透彻性、篇章连贯性。数据分析包括三个步骤:作文评分,计算各内容参数的得分以及利用One-way ANOVA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英语专业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模式是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们的文章切题性、论点明确性、说理透彻性、语篇连贯性都呈上升的趋势。这一点与王文宇和文秋芳的发现是一致的。“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学生运用二语思维的水平也逐步增强”。(王文宇、文秋芳,2002:67)然而,四个年级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抽象思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可能是因为在四年的英语写作中对抽象思维培养的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章切题性、论点明确性、说理透彻性、语篇连贯性在二年级到三年级和三年级到四年级两个阶段比一年级到二年级这个阶段提高得快。造成这一现象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一年级没有开设英语写作课;另一是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在学习上可能有些放松,没有高中时那么用功。再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章切题性、论点明确性、语篇连贯性在三年级到四年级这个阶段的提高比二年级到三年级这一阶段快。然而,他们的说理透彻性却相反,二年级到三年级这一阶段的提高比三年级到四年级这个阶段快。这种趋势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概念判断能力提高较快,而分析和推理能力发展较慢。最后,在四个作文内容参数的总体得分中,文章切题性的得分最高,论点明确性和说理透彻性的得分居中,语篇连贯性的得分最低。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切题性得分最高这一结论与蔡植瑜(2008)的发现相悖。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所用的语料是命题作文,而蔡植瑜研究的语料是毕业论文,题目是自选的。本研究的发现对英语写作教学特别在抽象思维的培养方面有以下三点启示:其一,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和判断作文题目所涉及的概念。其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在教学中,写作和阅读应该融合起来。本研究存在三点不足:第一,样本偏小,只涉及到英语专业学生四个年级的60篇作文。未来的研究既可以适当增加样本数量,也可以选择其他专业学生的作文。第二,尽管每篇作文都采用了双人评分,但不能百分之百地避免其主观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对它进行验证。第三,本研究中的作文体裁只是议论文,话题是预设的。未来的研究可以着眼于写作的细节方面来研究思维。如可以让学生写文章摘要,以此来评价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