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隐喻及其英译的修辞学解读--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研究历史悠久、绵延至今。关于隐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修辞隐喻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将隐喻视作是一种具有美文功能的修辞格。其间尽管有学者提倡将隐喻从修辞格研究转向人的认知思维研究,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才正式揭开了认知隐喻研究的序幕。此后,世界范围内,隐喻及隐喻翻译的认知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治国理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思想,引发了国内外民众的关注。习近平主席在政治话语中善于使用贴近百姓、平易近人的中国特色隐喻,这些极具中国元素的隐喻在特定场合下发挥了哪些功能,如何向不熟悉中国文化与认知思维习惯的西方读者准确地传达中国特色隐喻的涵义,以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于了解中国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的阅读期待,值得深思与探讨。
  不同于汉语修辞学对辞格美文的研究,西方修辞学(rhetoric)关注修辞者与修辞受众之间的“成功劝说”和“有效交流”。在全球化时代下,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话语交流成为必不可少的沟通手段。然而,由于中西方话语表达方式存在的差异,沟通交流中难免出现障碍与误解,西方修辞学为消除误解、诱发合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策略。
  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西方修辞学的核心理论解读中国特色隐喻的修辞功能及其英译策略所体现的译者修辞意识,选取2017年11月发布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中英文本为语料,对书中的中国特色隐喻及其英译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本研究的基本结论为,习近平话语中使用的中国特色隐喻本质上是一种朴实无华、兼具劝说性与亲近性的修辞话语,在治国理政的重要场合下发挥着引导民众认知、建构政治论题、激发大众情感以及建构社会现实等四个方面的修辞功能。然而,不同于针对国内受众接受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政治思想理念的劝说目的,该书的英译本更多地发挥了对外有效交流的作用。为了将习近平的政治思想、策略与倡议传播到世界各国,满足西方普通读者对中国领导人思想的了解和阅读期待,作为修辞者的译者充分调动修辞意识,在翻译中国特色隐喻时顺应形势、因势而动,体现在以下四个翻译策略:(1)保留始源域直译中西方共享认知体验的隐喻;(2)将始源域替换为贴近西方受众的(隐喻)表达,以西释中,谋求认同;(3)省略始源域,辅之以对原文本的释义,消除障碍与误解,促进有效交流;(4)保留始源域并增加相关解释,促进交流的同时适当“施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教育领域,有“诗意栖居之地”的校园文学,已崭露头角,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与实践的热点课题,犹如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摇曳生姿。校园文学横跨“文学”和“教育”两个领域,具有独特的隐性教育功能,对提高学生的潜能素养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言:“文学兼及智育和美育两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通过审美教育塑造新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生之功用。”  校园文
期刊
学校管理是门大学问,有其规律性;学校管理又是门艺术,具有创造性。如何遵循规律,讲求艺术,实施有效的学校管理,是每位校长每天都在思考和亲历的问题。我在十多年来的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中,有诸多体验,现在,就感悟深的地方谈一点粗浅认识。   刚柔相济带队伍  有人讲:有一名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这样的提法只强调了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全面。还应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才行。好队伍的形成过程需要用刚柔并济的
期刊
“蝴蝶,夹翅而飞,然也。”从古至今,蝴蝶一直以其优雅、轻盈、从容之美为人们欣赏,历代咏诵,被誉为“会飞的花朵”。如今,身处“十八蝴蝶”发源地的高镇小学,从蝴蝶的身上汲取教育灵感,破茧创新,走出一条优雅教育的“蝶变”之路。  “蝶变”背后的理念升级  高镇小学隶属东城街道,临近溪心桥旁,近年来,借助城区东扩的春风,这所新崛起的市直属小学日渐受到关注。  早在2008年,学校师生结合永康本土文化,带头
期刊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大家都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只有通过打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逐步积淀校园读书文化,引导小学生及早进入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面对和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根据教科院《培养读书习惯,提高素质品味》总课题组的要求,学校教师着重在读书习惯培养机制方面进行探索。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无
期刊
时下,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些“有效教学”模式,如“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等,普遍存在着过度操作化、忽视教学生成性与境遇性的偏向,追求知识维度的教学进展与应付考试的质量效率等系列问题。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对倡导生成性思维主导下的教书育人的教学,是一种有价值的参考。  反转课堂与生成性教学的概念  “反转课堂”概念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被称作“翻转教学”(
期刊
奉化市自2006年整合教研、科研、师训部门,实行“三教合一”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研训一体”的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成为工作常态。  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  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
期刊
2020年年初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为了尽快堵住疫情有可能大规模蔓延的漏洞,党中央高瞻远瞩,做出艰难决定: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  武汉封城,目的是外防输出、内防扩散。离开武汉的水、陆、空通道封闭,为的是保武汉以外全国其他地方的安全。武汉市内暂停全部公共交通,除抗疫和保城市基本运转外,最大限度地停工、停产,目的是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山东“合村并居”的有关报道为例,分析了建设性新闻的核心理念,重点阐释作为一种新的报道方式的建设性新闻在实践上的有益尝试:积极回应现实问题的行动导向、多元声音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导向和追求公共利益的公众导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建设性新闻;合村并居;实践报道  “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亦称“解困新闻”(Solution-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