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旧城工人社区居住空间非正规加建模式研究——以定海路449弄为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x_com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海路449弄原是民国时期日商裕丰纱厂(现国棉十七厂)于杨浦区建造的包身工宿舍1,最早一批于1923年建成,至今已近百年。建国后作为公共房屋租借给国营十七厂棉纺织工人,目前居住在里面的大部分住户仍是工人后代。它经历了上海的租界时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以及后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作为历时悠久的正规建设的工房,其建筑一直有持续的改造更新,早年间多是政府的统一行为,近年来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非正规加建。  本论文对定海路449弄工人社区近百年来的居住空间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历次房屋的改动情况,并对每次房屋更新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进行了全面整理。论文结合实地调研,着重分析了449弄近三十年来的非正规加建,其中包括加建的背景、起因,加建的分布与特点、功能与形式等情况,从建筑类型学角度总结出不同的加建模式,并借助空间生产、居住形态学、日常生活等理论,从居民的物质与社区生活、人口构成变化、工人阶级近百年来社会角色变化等方面,对不同加建模式背后的社会学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深入解析,本论文提出了由建筑类型学入手,对当下中国旧城中的非正规加建,进行结合了建筑学、社会学、城市人类学等多学科观点进行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非正规加建在当下中国城市更新中的价值、局限、困境与出路。
其他文献
玻璃幕墙建筑造型别致、外观独具魅力,是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建筑围护结构形式。玻璃幕墙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作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光学性能与传统围护结构不同,它在带来美观通
现代科学的发展将一元论价值观导向排除主体介入并强调完全客观的理性主义,科学思想逐渐成为唯一合法的对现实的解释。19世纪的都市化过程,城市建筑变成标准化的商品,并呈精确的
当代的建筑和规划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遇到了不少困惑,表现为:一方面,当代建筑和规划设计中格式化现象普遍,另一方面,设计师在面对纷繁的外来设计思潮,如何保持自身设计的特色,形成具
在中国,当代会所与明清会馆有深刻的渊源关系,作为社交场所,从会馆到会所的演化过程中,体现了商人组织关系的变化。而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古典设计元素亦在会所里体现出来,文化
上海的近代工业自开埠以来发展迅速,大量的产业工人涌入上海寻求就业机会,上海产业工人的住房演变依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地位以及政局、政策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征,其区分的主要
在取得令世人惊叹的发展改革成绩的同时,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的城市已经出现“千城一面”的危险情况,一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被不断蔓延的城市建设活动无情吞噬;一些新规划建设
人居环境科学强调运用多学科交叉融贯的研究方法,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创造更理想的人类居住环境为目的,达到人与自然
能源的日趋紧张让人们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作为能源消耗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建筑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筑的使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在高
随着徽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徽学研究的兴起,徽州古村落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然而现代化不可逆转的潮流正强烈地冲击着原生态的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热潮尤其是破坏性的开发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