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留白,最初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在有无转化之中,充分体现出绘画艺术的神奇,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近代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课堂建构中的留白,是指教师在主导情况下,故意保留某些东西不讲,故意设置“空白”的一种举动,这种做法并不是对知识和学习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这种“欲擒故纵”,体现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节奏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既包括教师针对“未定性”文本主动设置相宜的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师针对具体教学情境和学生发出的引导和暗示,当然也包括教师课堂评价的含蓄、节制等。教师如能加强自己的学养和积淀,去有意识的研究利用艺术留白来建构或优化语文课堂,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意义重大。长期以来,重视技术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在考试分数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麻木了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字的感知神经,严重挫伤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并最终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本末倒置的嫌疑。因此,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出发,为了尽可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优美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有所改进,从语文学科的审美特征出发进行更广泛的探究和尝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艺术留白的相关理论(接受美学、格式塔理论、空白艺术理论等)进行实践探索,结合高中课堂教学具体课例,在引导提问、点化评价、控制节奏等方面巧妙留白,在树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一意识的前提下,来探讨课堂教学中艺术留白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在课堂上发现语文之美,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使课堂疏密结合、虚实有致、意味深长,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生命情感的有效联通,进而使得师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放飞心灵,舒展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