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桥体系转换过程中悬臂端挠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桥梁技术的飞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桥梁工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国内外学者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挠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悬浇施工方法下的结构挠度更是研究中的重点。本文以赣州客家大桥为工程背景,对体系转换过程中悬臂端挠度产生变化的的工程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简要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现状,悬浇挂篮施工的原理、特点以及结构挠度的计算理论。2.制定对比方案,寻找影响结构悬臂端挠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临时支座与永久支座间距、临时支座拆除顺序、温度变化、边跨预应力张拉顺序。3.分析临时支座与永久支座的距离、临时固结结构拆除顺序对悬臂端挠度的具体影响方式,探究影响规律以及临时固结结构内力的变化等。体系转换的两个过程中挠度值的绝对值均随着支座间距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但挠曲变形的方向相反。对悬臂端总挠度而言,支座间距越大,挠度越大。当先拆除悬臂端侧时,整个过程中挠度表现为先下挠,后上挠;当先拆除边跨合龙段侧挠度时,先上挠,后下挠。4.分析温度效应对悬臂端挠度的影响,包括温度效应对系转换过程前、后以及过程中的影响。发现日照温度荷载可以其悬臂端下挠45mm,而与之相对应的“T”字结构悬臂端仅有20mm;降温作用使悬臂端产生上挠,挠度值分别为20mm和10mm;而年温温度荷载对结构挠度的影响程度较小。5.分析因边跨预应力张拉,造成边跨起拱,进而使得体系转换结束后主梁产生转角位移、悬臂端的挠度发生的变化。发现边跨合龙段预应力包括顶板束和底板束,分别对悬臂端挠度有不同的影响。底板束张拉越多,悬臂端挠度越大;顶板束越多,悬臂端挠度越小;顶板束与底板束作用相反。
其他文献
值分布理论为研究函数涉及分担值的唯一性问题及复微分方程非平凡解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基于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分担值相关的概念,给出了有限级超越整函数与其微分多项式在分担小函数时,两者恒等的结论及证明.研究了非常数整函数与其差分算子分担(a,1)*和(6,1)*时的唯一性问题,并利用整函数差分算子的性质将以上的结论推广到△_cnf(z)上.考虑了非常数零级亚纯函数与其q
通过逆合成法设计了两条花青醛的合成路线:4-异丙基苯胺经溴化反应和重氮化—去氨基还原反应生成3-溴异丙苯,再经格氏反应和Michael加成反应生成花青醛(路线1);3-异丙基苯胺
本文创新性地将极值理论应用到我国人口死亡率预测领域。首先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反复实验方法对生存分布进行分段建模,以保证高龄死亡率外推的光滑性。其次,本文利用极值
乳腺癌,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引起乳腺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是远端转移,而转移位点主要包括骨、肺、肝转移等。由于骨组织的特殊构造和生理微环境,适合肿瘤细胞
在《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AGV小车作为我国现代智能制造物流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及实现物流自动化的重要基础装备,已经在国内得到了广泛普及,因此针对AGV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区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民政部自2013年以来,大力推进“三社联动”实践并进行政策激励,率先在北京、山东、上海、广东实践,并相互交流成效。2016年后,国家和民政部又相继出台若干文件,推进“三社联动”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步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区域间的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目前国内对房价的空间效应研究大多停留在全国的层面上,从城市群或地区层面对房价进行空间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基于环渤海地区的25个城市2008—2018年的实际数据,通过建模分析,研究除了经济基本面因素之外,环渤海地
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以纯黄土为原料,采用滚压成型法制备单管式无机陶瓷膜支撑体。研究了不同粒径纯黄土原料对支撑体的性能影响;选取α-Al2O3、MgO、CMC的加入量三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探究了高
本文以作家劳马的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研究作家的生活经历、阅读经历,探讨作家创作内容和创作理念的形成;然后再在作家创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劳马小说中的独特性,说明其创作对小说创作的实验意义和延展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注意到了劳马创作的创新性,却没有尝试系统性地分析劳马小说创作中形成的话语、哲理观念的具体内容以及文体拓展的具体表现等。只有深入挖掘劳马小说创作中的细节,结合作者的创作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