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如果是一个房间,那么超分子就可以看做是一栋楼或者一个小区。原子靠共价键组成分子,分子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形成超分子。这样的几十个原子、分子或成千个原子、分子借助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组合"在一起时,表现出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的性质,就是超分子。环糊精做为超分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在依据超分子化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β-环糊精与不同有机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借助于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热力学参数对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包合机理进行探讨,同时引入分子模拟,对包合物的包合形式进行进一步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弱碱性环境中,建立了β-环糊精和中性红(NR)形成包合物,使NR增敏测定亚硝酸根的新方法。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盐与中性红直接反应,生成不发荧光的亚硝胺物质,导致中性红荧光猝灭,但质子态的NR不与β-CD形成包合物,因此加入适量的NaOH和β-CD,使中性态中性红在提供的碱性环境中与β-CD发生包络作用,使中性红荧光强度增强,据此提出了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该体系最大激发波长为λex=451nm,最大发射波长为λem=576nm,线性范围为4~160μg/L,检出限是1.58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2%。2、在pH=4.0的条件下,建立了β-环糊精(β-CD)和亚甲基蓝(M B)形成包合物,增敏亚甲基蓝荧光猝灭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在酸性条件下,抗坏血酸与亚甲基蓝形成不发荧光的离子缔合物,在适量β-CD的存在下,β-CD/MB使体系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导致荧光猝灭值ΔF随抗坏血酸的加入而提高,从而提出了荧光猝灭法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该体系最大激发波长为λex=660nm,最大发射波长为λem=678nm,线性范围为0.05~24mg/L,检出限为0.09688mg/L,相对标准偏差为3.9%。3、在pH=4.0的缓冲溶液中,内酯型荧光黄与β-环糊精形成1:1包合物,其紫外-可见和荧光强度均下降。探讨了pH值,离子强度及有机溶剂对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热力学法分析了温度和包合常数的关系,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焓变,熵变及自由能变化;通过分子模拟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的包合形式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4、在pH=10/11/12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确定了茜素紫与β-CD形成1:1包合物。同时,研究了不同pH值,环糊精浓度,离子强度及有机溶剂对茜素紫和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影响;采用热力学法分析了pH10和12时温度和包合常数的关系,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焓变,熵变及自由能变化;利用分子模拟对包合物的形成过程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