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广泛坏死伴感染的外科治疗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在急性胰腺炎的整个病程中,有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为病程早期,因胰腺局部炎症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造成病人死亡,第二个死亡高峰为病程后期,主要原因为胰腺及胰周组织的各种局部并发症,以及合并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造成病人死亡。在急性胰腺炎后期局部并发症中,包裹性坏死(Walled-off necrosis,WON)是最常见、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种并发症,如果患者发生包裹性坏死合并感染(infected walled-off necrosis,i WON),死亡率会明显上升。针对i WON的治疗,从最初的开腹清创引流术到现在的内镜及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医学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Step-up approach”为标准的治疗策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术式来治疗i WON,但对于急性胰腺炎后期广泛坏死伴感染的患者,目前仍以传统开腹清创引流手术为主。但传统开腹清创引流手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如创伤大、死亡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费用昂贵等,针对此类不得不面对开腹清创手术的患者,结合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治疗方式,我们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视频辅助下多入路、小切口清创引流术(A minimal-access video-assisted retroperitoneal and/or transperitoneal debridement,MAVRTD),并通过术后持续灌注冲洗引流的方式,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坏死组织伴感染的难题。MAVRTD结合了微创理念、视频辅助清创的手段,以及开腹清创彻底的优点,并且成功避免了他们各自所存在的不足。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广泛坏死伴感染的治疗方式上,MAVRTD是传统开腹清创引流术的良好改进,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了新的选择。在外科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历史中,术后冲洗引流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已有的证据表明,术后局部灌洗治疗不仅可以减少细菌、内毒素、胰蛋白酶、磷脂酶A2等生物活性物质,而且可以冲洗出残留的坏死组织碎片,保持坏死腔的清洁,促进创面的愈合。但是,截至现在为止,没有研究来探讨术后冲洗时机、冲洗方式等对i WON预后的影响。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开展论证MAVRTD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广泛坏死伴感染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分析早期术后灌注冲洗引流和晚期术后灌注冲洗引流对急性胰腺炎后期i WON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论证MAVRT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回顾性分析既往病人的数据,来确定术后灌注冲洗引流的时机。(1)前瞻性研究采用单中心、单臂研究的方式,对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自2018年6月25日至2020年11月12日期间住院的95名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的病人进行筛选,对采用增强CT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广泛坏死伴感染的患者实施MAVRTD治疗,并于术后进行持续的灌注冲洗引流,出院后随访6个月。此项临床实验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临床实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注册号No.Chi CTR1800016950),并已通过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医研伦审2018第17号)。(2)回顾性研究统计了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肝胆外科住院的i WON患者。将接受双入路小切口清创引流术,并术后采用0.9%的Na Cl经引流管进行持续灌注冲洗的患者纳入筛选流程。根据患者术后开始进行灌注冲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72h)和晚期组(>72h),通过比较两组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等,探讨i WON最佳的术后灌注冲洗引流时机。干预方式(1)对于前瞻性研究主要的干预方式为手术术式,MAVRTD的大致过程如下所述:根据患者脓腔分布,选择2–3个体表投影点最接近广泛坏死病灶的小切口,并在视频辅助系统的帮助下,对坏死腔实施彻底清创。术后将大口径的引流管经过腹壁路径和/或腹膜后路径交叉放置在脓腔内,并于术后进行持续的灌注冲洗引流。(2)回顾性研究不需要施加干预措施。主要评估指标(1)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有效性的评估指标是在MAVRTD后28天内,经增强CT复查,坏死腔的大小缩小不低于75%(在横径和/或前后径上),以及败血症或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有了明显的临床改善。安全性的评估指标是术后或随访期间,未发生主要的并发症或因手术因素造成病人死亡。(2)冲洗时机的评估:通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等数据的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通过统计检验显著性差异,分析得出优势组。实验结果(1)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结果:总共筛选入组并实施手术21人(年龄42.9±11.7岁,女性10人,占47.6%),达到有效性标准的患者共有14人,占66.7%,没有病人因感染坏死进行再次清创。在安全性的评价方面,6名病人发生主要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6%,1名病人因反复出血于院内死亡。其余病人未发生主要并发症。(2)冲洗时机统计分析的结果:共有24例患者(男性14例[58.3%],女性10例[41.7%])被筛选入组。早期组(18/24,75.0%)和晚期组(6/24,25.0%)患者在性别、年龄、MCTSI、发病时间、术前ICU诊治病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术后的死亡率上面没有差异。但是,两组在新发器官衰竭(早期组,2/18,11.1%,VS,晚期组,3/6,50%)、腹腔出血(早期组,0,VS,晚期组,1/6,16.7%)、肠瘘(早期组,3/18,16.6%,VS,晚期组,2/6,33.3%)、胰瘘(早期组,2/18,11.1%,VS,晚期组,2/6,33.3%)、新发糖尿病(早期组,0,VS,晚期组,1/6,16.7%)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差异,且早期开始冲洗组有着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早期组,中位数39.5天,VS,晚期组,中位数86.5天)。研究结论(1)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结论:MAVRTD并术后持续灌注冲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广泛坏死伴感染是有效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明显提高广泛坏死伴感染患者的临床预后,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手术方式。(2)冲洗时机的统计分析结论:此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术后早期(≤72h)开始局部冲洗引流可明显降低坏死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明显较晚期开始冲洗(>72h)的效果好。
其他文献
背景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是一种发生在黄斑区视网膜表面的眼部纤维化疾病,其本质是由视网膜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视网膜表面经过纤维化的过程形成的纤维细胞增殖膜。增殖膜会随着病情进展增厚并对视网膜牵拉,严重影响视功能。目前关于iERM的治疗共识认为只有在严重影响视力或者引起中度视物变形时才
学位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在育龄期女性群体中高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的形成,可导致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一项全球性研究显示SLE患病率为每年9-241/10万人,SLE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发病与遗传、性激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
学位
研究背景随着高原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前往高原的人口日益增长。高原低氧极大地挑战了机体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尽管大量研究描述了急性高原暴露后的心功能表现,但高原心室舒张功能变化仍然存在争议。心室松弛功能在心室舒张早期发挥作用,另外心房有效收缩参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心房通过三个时相调节整体心脏功能,但目前对高原暴露后心房功能表现知之甚少。此外,不同个体高原心脏功能表现存在很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烧伤创面感染是烧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烧伤创面组织变性坏死,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皮肤屏障功能消失,血液循环障碍,易出现创面水肿、充血坏死等情况,为细菌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加之患者机体免疫力不足,抵抗力差,容易导致创面局部感染发展为全身感染。加之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广谱耐药致病菌株不断出现,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烧伤创面中最常检出的三大高耐药致病菌之一,它极易在创面上
学位
一、研究背景胫骨远端通常指胫骨远侧中段的骨干和踝关节周围的松质骨,此处为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胫骨远端骨折分为不涉及踝关节的远端胫骨干骨折(AO分型为远端的42A-C型和43A型)和涉及关节的Plion骨折(AO分型为43B-C型)。胫骨远端解剖结构是“皮包骨”结构,局部软组织脆弱,血液供应较少。若骨折手术后发生感染,治疗难度较大。骨搬运常用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术后感染,但是其存在佩戴外固定时间较长、
学位
背景及目的腰背肌作为人体核心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脊柱动态平衡、实现屈伸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既往研究表明,脊柱-骨盆等影像学参数所反映的脊柱形态与退行性脊柱畸形(Degenative spinal deformity,DSD)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而忽略了韧带、肌肉等软组织因素在退行性脊柱畸形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由于核心肌群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现有的腰背肌功能状态的研究
学位
背景在当下注重医疗环境安全的背景下,医疗失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引起医疗失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手术失误及术后并发症,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医学教学至关重要。目前包括微创外科在内的医学教学方式主要为“学徒式”,存在教学周期长、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增加医疗安全隐患等不足,在当前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模拟培训教学可克服传统“学徒式”教学面临的困境,国内外研究人员已证明该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外科技能教学质量
学位
背景锌指蛋白589(ZNF589)和831(ZNF831)是锌指蛋白家族的成员,该家族是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有证据显示ZNF589基因在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ZNF831基因与乳腺癌中的免疫活性和干细胞调节相关。然而,ZNF589基因和ZNF831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方法1.通过TIMER和UALCAN数据库探索泛癌中ZNF589基因和ZNF83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在Oncom
学位
背景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HL)以左肝外叶或右肝后叶胆管分布多见,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以我国西南、华南、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等地区的部分区域较流行。HL的病因主要有胆汁淤滞、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及胆道解剖变异等。HL的长期发作可导致肝实质萎缩和纤维化、引起胆汁性肝硬化、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甚至肝内胆管癌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HL的治疗遵循“去除病
学位
【研究背景】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侵犯全身组织和器官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全球每年约17亿人潜伏感染,1000万人患病,170万人死亡,是单一细菌感染类疾病致死的首要病因。临床上结核病往往难以得到确诊,据估计1000万患病人群中只有700万能得到确诊,43%的肺结核不能够从细菌学上得到确诊,肠结核与克隆恩病的误诊率更是高达50%,脊柱结核的漏诊率偏高等等。目前结核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
学位